欢 迎 光 临

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做客傲霜阁!您的光临是傲霜阁的荣幸!请先欣赏名家乐曲,读一读阁主的心路历程,品了一杯香浓的“龙井”后,别忘了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谢谢!

2017年12月26日星期二

宝岛访友逍遥游(七)后会有期

快活不知时日过,十八天的宝岛游转眼即逝。再乐不思蜀也得打道回府。十八天的行程,是以访友为大前提,旅行是次要。自由行不为省钱,只为自由、写意、悠闲。十八天内,在台北逗留了七天,离岛六天,台中只待五天。
回程的那天,走在通往候机室的通道上,看到一大幅墙壁上展示着两段文字,展示了台湾人的礼仪与智慧:

(一)我们将脚步放慢,聊着天在路上,你行里装满远赴他乡的梦想。我用思念在酝酿,牢
            记你的模样,挥挥手,再见,祝你旅途平安。

(二)在旅行的路上有些事慢慢讲。有个热情的地方,名字叫台湾。
显然的,这两句话,是送行的寄语。一为家人,二为游客。没错,台湾是个热情的国度,向路人问路,无所不答。若搞不清楚,路人还会为你带路。捷运站、客运站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得让人窝心,拿着路线图清清楚楚地解说。相较于我们的电动火车站的售票员,卖票不准备零钱反而叫搭客先去换零钱才肯卖票给你。

俗语说:“路遥知马力”,这趟宝岛行,考验了人性,也见识个人的耐力。感谢宝岛故交的盛情接待。想想,一个人去旅行也是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将来再游宝岛,一个人出发,绰绰有余!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宝岛访友逍遥游(六)鹿港小镇

下山后,又是赶了大半天的路,才回到台中逢甲夜市附近的民宿。

近年来,夜市崛起成为旅游景点,每到一个城市,游客最想到的就是当地的夜市。也许“民以食为天”是主要因素,可是对我来说,原则上它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因为我不是吃货。在台北绕了一圈士林夜市,只吃了一盘蚵仔煎,卖鸡排的档口大排长龙,也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逢甲夜市比士林夜市大很多,这回,鸡排买到了。试了之后才知道,所谓鸡排,不过尔尔,台湾香肠倒是不错。在本地,鸡排早已风靡一时,可是也吸引不了我。想到人已到了它的发祥地,应该去朝圣一下,免得遗憾。
旅台的最后一站,选择的是鹿港小镇。认识它是因为音乐大师三十多年前的“鼎力推荐”。三十多年后的鹿港,依然不是一个小镇,霓虹灯更是满街都是。当然,妈祖庙还是当年的妈祖庙,天后宫也多了一间,街头一间街尾一间,在鹿港老街。老街保留古早式的红砖屋,其他的都抵不过发展的洪流,一逝不回头。
所谓老街,也是庙宇老,和几排保留下来的老楼,其他的应该都不老。其实,老街早也变成了美食街,各种各样的小吃、糕饼、冷饮、热食.....鹿港,不是我心目中的鹿港,其实该说我想象中的鹿港早已不复存在。

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

宝岛访友逍遥游(五)高山游

                                        
走过了离岛,旅程的第二目的地是高山——合欢山与阿里山。
台湾的四季不太分明,可是合欢山前两年却下雪,今年也下雪,就在我们还没抵步之前。新闻报道,很多当地人为了赶上山看初雪,却因早下的雪而被困在路上。我想看雪,但怕被困。我们去到合欢山半山的清境农场当晚,气温忒低,让我们感受到宝岛真正的冬天。本来想在第二天一早上山看日出,可是民宿的老板说天气不好,能看到日出的几率不高。坦白说,那么冷的天气,我真的不太有兴趣。我向来不热衷于看日出,看日落比较没有压力。哈哈....笃信睡觉的人就是这样赖皮的。民宿的老板人很好,他说明天凌晨若天气好才叫我们,结果天气果然不好,我一觉睡到自然醒。       
早餐后到清境农场走一遭。前一晚抵步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什么都看不到。白天一看,才看到一大片草原,满地跑的绵羊,还有对面连绵的山脉。听说合欢山离此地才20公里,但是上山只是为了看日出,否则没必要上山。向往了几年的旅游胜地,只能继续向往。毕竟我们还得赶路到第二个向往地——阿里山。
合欢山和阿里山距离很远,必须乘坐公车下山到台中,再乘搭高铁到嘉义。到了嘉义,已经没有公车上山,必须坐计程车上山。安排行程的人一直没有给我详细的质料,我一直怀疑两座山的行程只隔一天是否恰当,可是到最后也才搞清楚。从清境农场下山到台中高铁站到阿里山半山的民宿,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人人说来阿里山一定要看日出,我这个不爱看日出的人也去凑热闹。民宿的老板也是好人,说好了天气好就出发,天气不好就不用去,也不花钱。台湾人真好,做生意很老实,绝不趁机坑钱。第二天的凌晨六点半,我们依约出发到观景台去,等了半小时,终于看到了生平第一次的日出。就如民宿老板所说,我们很幸运,看到了日出,也看到了云海。

看过了日出,我们在山上绕了一圈,见识了阿里山的魅力,高龄的神木、整齐的人工树林、姐妹湖,古老式的红色火车,更意外地看到了传闻中的玉兰花。向往已久的阿里山,终于也完成心愿,宝岛行的行程也算完满了。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宝岛访友逍遥游(四)离岛行

这趟宝岛行,主要攻略是离岛和高山。台湾有很多离岛,我只选中两个——金门与澎湖。

选择金门,因为它离中国大陆不过18海里,却隶属台湾。站在莒光楼前面的广场,可以看到对面的厦门市的高楼。当年金门是一个军事重地,是老蒋反攻大陆的根基点。后来因为政治关系一直属于戒严地区,知道992年才解除。为了政治利益,老蒋留下了“勿忘在莒”,时时刻刻提醒国军随时反攻大陆。作为一个军事基地,金门岛上留下了很多战争的痕迹:坑道、炮台....金门菜刀,也是用当年打战留下来的炮弹壳做的。
金门四面环海,又处于亚热带季候风地带,岛上风蛮大。岛民笃信风狮爷,认为风狮爷可以镇风避邪。风狮爷其实就是一座狮子像,根据统计,金门岛上现存的风狮爷有68座,证明岛民对风狮爷的崇拜与笃信。早年战乱时期,很多金门人为了逃难也跑到南洋去谋生,后来发迹后就回来金门见了很多洋楼,林立的西式洋楼也成金门的另一道风景线。我国已故著名富商杨先生也是金门人,发迹后也会到金门,捐了钱给金门大学建了一幢教学大楼,回馈故乡。
选择澎湖,缘自当年民歌手潘安邦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浓浓的乡土味,温馨动人。当时不知道澎湖是离岛,只知道是一个靠海的地方。我家外婆也住在靠海的渔村,可是她不曾挽着我的手在海边留下两对半的脚印。后来,风靡台湾甚至新马泰的连续剧《星星知我心》面世,剧中五个小孩的其中一个领养家庭就是来自澎湖,让我更向往着澎湖这个地方,有朝一日一定要踏足这个地方。
澎湖和金门一样,都是当年的军事重地。澎湖是国军当年撤离大陆的第一站。因为四面环海,强劲的季候风是澎湖主要的气候特征。出发前,旅行社和台北的朋友一再叮嘱我御寒衣物要备齐,我无法想象。果不其然,一下飞机差点被迎面而来的强风把我吹走,我还恍然大悟。以我的体重,的确有可能让季候风给吹走。后来到街上去买小吃的时候,听小摊的老实说,当天挂的是11级风,出门一定要带帽,不然很容易感冒。好险,刚才在停机坪没被吹走,真是大幸。

适逢冬季,岛上所有的水上活动都暂停,游客也忒少。为了鼓励游客到访,澎湖政府发出一千六百万台币的消费券给游客,每个人可获一千一百台币。这次到离岛旅游,旅费已经是非常便宜,又有消费券,真是物超其值。澎湖是潘安邦的故乡,也是张雨生的故乡。这两位歌手有同住在一个眷村,他们的纪念馆也都设在这里。穿梭于两个纪念馆,又勾起了我对民歌的爱恋。

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

宝岛访友逍遥游(三)故居探幽

这次游台,适逢故宫博物院举行《大山大川》画展,展出很多国宝,其中更包括张大千的最后遗作——《庐山图》。去得早不如去得巧,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一大早,我们驱车先到阳明山擎天岗看草原。这是朋友大力推荐,记得十六年前她也带我去过,说明她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只可惜天不作美,天就飘起绵绵细雨,去到山上雨却越下越大,一瞬间遍山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到。没事,反正我志不在山,而在《庐山图》。
看完《庐山图》,当然也要参观一下张大师纪念馆,也是他的故居——摩耶精舍。要参观摩耶精舍,必须先在一个星期前在网上预约,三天前确认。这些程序早在赴台之前已经处理,到了预约当天依时赴约就行了。朋友说我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也是听说的。我只知道写字,画画我不懂。只是张大师是名家,我得去他家看看,沾沾一点儿灵气。
大师就是大师,住的地方典雅幽静,简朴中充斥着浓浓的艺术韵味。从庭院、盆栽、奇石、家居,都让人叹为观止。大师很有智慧,一幢有纪念价值的房子,把它捐给国家,国家自然会派人专心看顾。留给子孙那可就说不定,孝顺的或会好好保留祖业;不肖的,不卖掉也会败掉。大师的故居有专人导览兼讲解,每天有四个时段,每次四十分钟。难怪要预约,不然,说要守株待兔?累死了。朋友说她也不知道台北还有一处这么好的纪念馆,她却俨然不知,这回只因为我要去他们才一饱眼福。其实这也很正常,就如当年我也是因为他们才到布城去走一遭。

于右任的故居——梅庭规模就比较小,毕竟那是大师避暑避寿的居所。避暑我们都懂,避寿没听过。到了梅庭才明白,所谓避寿,过生日的时候怕别人来送礼,就跑到梅庭来住,让送礼的人找不到他。俗语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大师身为行政高官,收礼怕惹是非;不收,怕得罪人。躲开了,没事。故居内展挂了不少大师的书法作品,应该是真迹,没理由拿赝品来糊弄人。大师号称一代草圣,书体自成一格,是后人临摹的好榜样。我笨,学不来,看就好了。
探幽穷赜,看一看大师的真迹,或许也能沾沾一些灵气,长一长个人的艺术悟性,也算是修为,对吗?

宝岛访友逍遥游(二)自由行

台北,号称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四通八达的捷运系统应该是重要因素。我想。

平时有车代步,搭车是我的死穴。如果你问我回家要搭几号公车?我还真不知道,若没车开,我只能打的。可是在台北,我竟然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学会了搭捷运。对别人来说这也许易如反掌,可是对我来说已经是“壮举”。要搭捷运,首先要先有一张“悠游卡”,一卡在手,路任你走。台北的捷运有五六条线,以颜色来区分。搞清楚了路线、转运站,要去哪儿都不是问题。

我的捷运之旅,开始于第三天。一早租了自行车在台大校园绕了一圈,走过椰林大道,看了傅钟,参观了傅斯年陵墓,又跑到小巷口里去吃水煎包加豆浆。豆浆是台湾人的早餐饮料,永和豆浆遍布全国,到处可见。
中午时分,开始我的捷运之旅。跟路痴出门,一切都指望我,我没资格糊涂,只能努力去学习和认路。人就是这样,一受到环境所逼就会逼自己去适应去面对。有人说我很怪。没错,我是怪,不接受别人的无理就算怪的话那我宁可做个怪人。我怪,都是被逼的。

俗语说得好,路在嘴巴上,台湾人热情友善,路一问就懂。不懂的话还会带着你走,我就是这样边走边问。问了上车,下车又问,战战兢兢地也顺利地去到目的地——梅庭。梅庭,现代草圣于右任避暑避寿的居所,一幢日式的建筑物,环境清幽典雅。这个景点不是热门景点,访客稀稀落落,也好,不用跟人挤,可以悠哉闲哉。

第二次搭捷运,是去101大楼。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笃定多了。101大楼,是台北的地标,游客必到之处,非到不可。去了才知道,不去也无所谓,难怪台北人不屑一顾。有时候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何还要被潮流牵着走,购物和逛街都不是我的爱好,干嘛去凑那个热闹?活该要受冷风吹!
临走的前一天,搭捷运到地下街逛书局,收获最多。台湾面积不大,台北人口更是密集,地少人多,善用空间是很重要的。而台北市就是一个善于利用空间的城市,能用的空间绝对不会浪费。高架桥底下,可以是加油站,可以是车库,可以是停车场。就连两个捷运站之间的地下街,也变成热闹喧哗的商业地带。这种商用空间的策略,值得其它城市效仿。冬天季节,在地下街逛书局,可以避开寒风攻击,可谓绝妙。
比起台北的捷运,我们的轻快铁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也许我没资格下定论,毕竟在家里,我很少搭车。然,听使用者的回馈,不然发现我们的轻快铁没有为全民,或该说为市民带来太大的方便,因为使用的市民不多。曾经有人吐槽,轻快铁如果设计得完美惠及全市民,那国产车肯定要关门。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过,可是事实的确如此。

经过了几天的实践,下次我可以随时出发,自由自在地在台北行走了,哈哈...

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

宝岛访友逍遥游(一)好久不见

未出发前,我做了无数次的复习。十六年前的台北和十六年后的台北,到底会有多大的改变?

当年,捷运刚开通,101大楼还没概念。今天,捷运已遍布整个城市,101绝地而起成了台北的地标。这一趟台湾行,酝酿了若干年,计划了半年,犹抱琵琶半遮脸,千呼万唤始出来。
老实说,打从大陆开放后,台湾已经失去了它的魅力。这回,主要是探访久等的彼岸好友,一探大师的旷世名作。六十年前走过的路线不再重复,两山与离岛是最终目的地。
深夜十一点多,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转乘长荣客车直驱台北中山区建国北路,那边有人在等我。几年不见,您还好吗?庆幸您没说要来接机,三更半夜的我于心不忍。零时十分到了天行宫站口,下了车还没来得及把行李从行李库拉出来,就听到一把熟悉的声音。零时十分,细雨纷飞,气温超低,您竟骑着自行车而来。那一刻,冷风虽拂面,可是心是暖暖的。刚才问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平日里运动量超多的人,身材二十年如一日,风采依旧。
冬天的台北市是下雨的季节,难怪亚亚说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天的雨,够细,够长命,下个一整天也不厌倦。这个城市的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生活照样过,活还是要干,路还是要赶。

入乡随俗,穿上足够保暖的衣物,撑着雨伞,我们俨然一副台北人的样子。乘着风雨迎着冷风顶着寒意,去故宫看大师遗作、上阳明山看一片迷茫的擎天岗、探访张大师故居、到金山野柳泡露天温泉、骑自行车游台大逛夜街、到三峡去爬鸢山....您说,来台北,就是要这样玩。

旅行,就是体验生活,人家说的。旅行,就是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我说的。每一趟旅行,都期望有很多好的收获,负面的是免费赠品,你不要也一样会得到,就看自己要不要带着走。不好意思,我的行囊已很重,带不了太多东西。好的才装着,不好的,留在异乡吧!

什么时候来台?这个问题你问了好多次。我来了,接下来的日子不必问了。可是临走的前一天您又问了。我说十年后。十年太久了,也许不能动了,不能带我趴趴走。不行,明年再来,您说。哈哈,不会,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我一定会再回来后看您的。

也许有一天,我会突然出现在您家门口,您一定要为我开门哦!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茶杯里的风波

马来文有句俗语,静静的芋头有料到,福建人说静狗咬死人,兵家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其实,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最可怕的敌人是那些平日里唯唯诺诺的,冷不防地却在背后插你一刀的人。

职场上的政治,不但层出不穷,还没完没了。即便你从来都不把它当一回事,可是一旦一箭刺背时,还是会觉得痛。虽然平时已经很努力地把工作做好,有时候甚至连别人的工作也做了,可是也没有替自己博取太多的掌声。相反地,人家还嫌你不够和蔼可亲,亲和力不足。偶尔因为一时情急而稍微提高的声量,就成了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最想不到的是平时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一个不开心,就把你告到枢密院去。

当你忙得焦头烂额时,发现身边却在一旁乘凉看热闹,你还不能发脾气。别说发脾气,就连大声一点都不可以,因为这样会给人压力,人家心里会不安,更加不能专心工作。你的工作做完了,你不用得意。你应该快点走过去帮别人把工作做完,然后再和颜悦色地向对方说声:辛苦你了,谢谢你,你好棒哦!

听说,这是人家的文化,凡事要好好地说慢慢地讲。不能急,不能催。不然,人家会怕,会紧张,会不安, 会有压力。人家说他们是温柔的物种,平时说话低声细语,举止彬彬有礼。你一个粗鲁的动作,一个侧目的眼神,足以让人家惶惶不可终日。人家是残废一族,持着拐杖过日子。你的神速工作效力,会让人力不从心跟不上脚步。你要记住,要忍,要慢,要等。凡事要从AZ地说清楚,人家不是你肚子的蛔虫,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所以,你没说的当然就没有做咯!这可不能怪人家,谁叫你不讲清楚?

冷箭真的可以随便发射吗?真的以为可以这样无的放矢吗?算了吧!人是瓷缸你是瓦,你就认了吧!人家养尊处优,你继续做牛吧!最可笑的是,这种拐杖文化,竟然受到支持,竟然得到认可。

中文里有一句话,有仇不报非君子。何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着,君子要行动,小心哦!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老师更可怜!

上周五带了17位学生去参加县教育局辅导组主办的一天活动,从早上到下午,身体不累,累的是心。

为了这项活动,不知死了多少脑细胞。一个月前,莫名其妙地被委任为工作委员,毫无预警的被叫去开会,制作模块。折腾了一天,也不知道做了什么,管它呢!这种活动,最大的问题是参与学生。PT3考完了,学生很多自行放假,出席率很差,要找20位参与者,谈何容易?再说,华裔生对类似活动没有兴趣,即使有兴趣,家长也不同意。平时要找一两个参与者已很费劲,何况这一次要派20位!为了物色人选,我们先进行一次破冰游戏,希望借此引起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所幸努力没白费,20位学生凑足了。

当天早上,三位学生临阵退缩,只剩17位,华裔占8位。去到活动现场,如我所料,其他友校派的都是异族学生,近300位参与者,只有8位华裔生。我一直在观察学生的反应。幸好,他们还很配合,乐在其中。午休时间,他们跑来找我,问我为何只有他们8位华裔生,好尴尬哦?要来的总要面对,总得安抚他们几句,:“你们至少还有八个人,我才一个人。” 现场只有我一个华裔老师,他们也发现了。其中一位学生点了点头,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是咯,老师更可怜!” 哈哈,我告诉他们,老师不可怜,老师已经习惯了,老师自得其乐。万绿丛中一点红,啥事都不用干,闲着呢!

15年前转战中学后,这种“巫印群众一华裔”的日子已经习以为常。六十多位老师当中,只有我一个华裔,全校也只有三个,一个在早上班,一个在下午班,一个在特殊教育班。有时候,整个星期也见不上一次面,说不上一句话。庆幸的是,小时候当童工时和异族打了不少交道,也打下了不错的国语基础。小时的努力没白费,现在不就派上用场。

语言,它就是一个沟通的工具。住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度,掌握多元语言是必需的。尤其是国语,身为国民,掌握国语责无旁贷。然,这个道理要让华裔明白并认同,简直比登天还难。在国内尚且不能掌握好国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位,还谈什么移民,到外国去当二等公民。可是,这个道理因为家长的潜移默化错误灌输,想让学生认清事实,还真费劲!住在这个国度,不论你去到哪儿,都难免要和异族打交道。即便你到华资企业去当差,同时当中也不乏异族同胞。即使你成为自雇人士,难不成你要想人家一样,摆明车马不做异族人士的生意?即使你真的这样做,难不成你不用到政府部门去办理相关手续?既然避免不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对。认识现实而面对事实,才是王道。

只要掌握了沟通的能力,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又能运筹帷幄所向无阻,那就一定不会觉得尴尬,一点也不可怜!

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叶子不能飞?

语文科考卷,老师出了一题看图造句,让小一学生造句。老师出的图画是一棵大树,旁边还有从树上掉下的叶子。

小学生看了看图画,造了一个句子:“大风一吹,很多叶子飞了下来。” 结果,老师用红笔把飞字圈起来,在旁边写了一个掉字,意思是说,叶子不能用“飞”来形容,叶子只能从树上掉下来。因为叶子没有翅膀?还是因为叶子很重,飞不起来?小学生有没有问我不确定,可我是这样问的确。我问得很一般,老师却回答得很奇葩:参考答案,或者该说批改标准是这样写的。

小学生的家长很纳闷,想咨询一下意见。我没当华文老师很久了,但是我还是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他,叶子绝对能“飞”,一年级的小学生能把“飞”用在叶子身上,这小子语文程度很好,也很创意,我给他点赞。老师的否定让小学生充满疑惑,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可见,怎么纸上谈兵就用不着了呢?我想,如果叶子不能飞,那李白说庐山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岂不是瞎掰?他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岂不是见鬼?曹雪芹传唱了逾百年的花谢花飞如何能飞满天?而朱自清的月光怎样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那片荷叶上?或许这位老师没读过唐诗三百首,不认识曹雪芹和朱自清,难不成也没学过修辞法?

类似的案列,历历在目。记得在若干年前,小六检定考试的作文题,考试局规定批改员必须按照批改标准答案批改试卷,一板一眼的,绝对不能接受批改标准以外的答案,即便是合理的。这件事件因为一位参与批改员的揭露而引起社会哗然,议论纷纷的舆论迫使上头以高压手段给压下,从此严厉禁止批改员在对外透露任何有关批改的细节,否则后果自负。

从小学生的叶子事件看来,我们的教育制度再怎么改革再怎样转型都好,到头来还是原地踏步。早年主张创意思维,现在强调高思维技能,说来说去都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老师只会一味地照章宣科,完全不懂得诱导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又怎样能够培养有创意高思维的新生代。

老师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可能抹杀了学生的创作力,甚至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忱。这个问题,还真的需要好好省思一下。我真的很希望他的老师能把工作做好,不要误人误己!

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

读演讲

 听讲座,相信是很多人都有的经验。住近首都,这种机会比较多,尤其是名闻遐迩的海外学者的讲座更是,时而有之。

若要论所听过的讲座,我还真数不清。但是若要谈听过的主讲作家学者,却还是可以如数家珍。诸如白先勇、龙应台、刘墉、戴晨志、吴娟瑜、张曼娟、廖辉英、冯其庸、二月河、朱德庸、王家禧、蔡澜、陈大为、钟怡雯、黄锦树、李永球、星云大师、圣严大师、傅佩荣、洪兰、于丹...

写和讲,是两件不同的事。有些作家,能写也能说,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口说心所想;有些作家,能写不能讲,因为作家习惯了用文字表达,当把文字华为语言的时候,他会结巴。另外一个原因是口音问题。曾经听过大陆来的作家的讲座,不是内容不精彩也不是作家结巴,让听众提早离场的是作家的地方口音,让听众听到八只耳朵,还是搞不懂他在说什么。相较于作家与学者,后者的演讲能力比较强。如果是学者兼作家,那就更不用说。
看过龙应台很多著作。从《野火集》开始, 《大江大海》、《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最近,看了龙应台的演讲内容合集而成的新书《倾听》,和白先勇的新作《细说红楼梦》,都是两位学者兼作家多年来的心血。龙应台把她近几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包括海峡两岸演讲的演讲内容;而白先勇则把他在台大为学生开办《红楼梦》的上课资料。这两位都是学者兼作家,能说又能写。而当他们把自己的演讲内容付诸文字跃然纸上是,更是让人惊艳。

龙应台,台湾著名学者兼作家,曾经旅居德国,曾经在香港执教,曾经在台湾当官,官拜部>长级。龙应台本是争议性的人物,当年一本《野火集》,烧得海峡两岸遍野哀鸿,也让龙应台也成了话题学者。龙应台不仅文笔了得,口才更是一绝。她的讲座,海峡两岸三地也好,海外东南亚也罢,几乎是场场爆满。曾经在多年前听过她的现场演讲,真的是听出耳油。

这次,看了她的《倾听》,我才发现她的讲座,读比听更让人收益。此话怎讲?因为听讲座,主讲人的谈话稍纵即逝,除非你记性很好听力很强,否则很容易就忘记了主讲内容。可是,收录在书上的白纸黑字,却能让读者重复阅读,慢慢细嚼主讲人的内容。

白先勇,也是台湾著名学者兼作家,曾经在美国执教中文,也讲《红楼梦》。退休回到台湾,受邀在台大开讲《红楼梦》,报名者逾千人,因场地关系只收四百人。为了弥补被拒于门外的学子的遗憾,白老师特地把上课的内容结集成书,让不能上他的课的学生也能读到他的课。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也有幸得以拜读他的大作。

读讲座好过听讲座这一大发现,不觉让自己惊讶。这么多年来偶尔还会为了赴一场心仪的讲座费了不少功夫。如果作家学者都能把讲演内容付诸文字,也许他们的学术心得可以流传得更广泛、更久远!

2017年10月6日星期五

一个键

用了逾七年的手提电脑,不久前突然发生故障,键盘上的其中一个键不能操作,导致整台电脑犹如废铁,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许,从来都没有想到,88个按键会因为一个按键失灵就完全瘫痪了。原因是这个按键的使用率很高,它一失灵,全盘皆输。这个年代,没有了电脑,等于没有了双手,一切文书工作都得搁置;就如你没有了交通工具,等于没有了双脚,寸步难行。

没有手提电脑的日子,有好也有坏。好的是下班就两手一甩,啥事都不用干;坏的是很多公事家办的事都无法如期完成。平时在办公室没那么多时间坐下来处理文书工作,只有回到家没人干扰的情况下才能专心文案。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我工作效力一级棒,人家哪儿知道我把公事都搬回家了。效力,不就是用牺牲私人时间换来的咯。没有手机的日子,也许更开心,乐得清闲。没有手提电脑是日子,确实坐立不安,唯恐工作不能如期完成。

一个按键的失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中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语:“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的而且确, 一颗老鼠屎掉进了粥里,谁还敢吃?还不得整锅给倒了。就如一架机器、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一个破坏分子,就足以让它崩盘、瓦解。

一架机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组装发动,一颗坏的螺丝,就能让它形同废铁。一个团队,需要很长的时间协调才能磨合,一个唱反调的队友,就能让它变成一盘散沙。一个组织,需要很长的筹备才能成立,一个不配合的组员就能让它溃不成军。一家企业,需要很长时间经营才能建立,一个经营无效的决定,就能让它破产结业。一个国家,需要很长的时间治理才能强盛,一个奸臣贼子就能江山易主。

一个按键坏了,可以送去修理。百多块的修理费就可以起死回生,让电脑又操作如常。一个唱反调的队友,把他赶出团队就可以解决问题。一个不配合的成员,罢免或否决了,其他人照常办事,反正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一个不懂经营的的执行员,开除罢免后企业照常营业。可是,一个奸臣贼子被打倒后,国家人民还要为他留下的烂摊子买单。

有些小东西小物件小人物,可以等闲视之。可是事关国家大事,又如何能视若无睹呢?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书”了半辈子

把鞋子交给了鞋匠,他说要半小时后才能修好。半小时,怎样消磨?半小时并不太久,但是也要找到一个好“景点”,否则也很难挨一下。其实,什么地方最好逛,不用问阿贵,50米之外的书局。

打从家里的书橱爆满后,我采取了鸵鸟政策——不去书局。不去书局,就不会有买书的欲望。我没钱脚踏实地,斗室大的公寓,只能在客房安置了一面墙大的书橱,客房自然也摇身一变变成书房。记得当初买房子之前,心里计划的是将来的住所一定要设置一间书房,让多年来购置的书籍好有个安身之处。我的住家,可以没有厨房,反正我在厨房没有立足之地(当年没开伙食,到处打游击)。朋友还揶揄我把书看得比吃饭重要,厨房是女人的领土,没有这片领土如何治理一个王国。哈哈哈,我才不管,我只关心我的一亩三分地。话说回来,我不是李敖大师,没法忍受把家里的客厅走道楼梯当作书橱,在还没有安置第二个书橱之前,喜欢的书只好暂时先寄放在书局。

没事,半小时时间,应该只够我我走马看花,来不及让我选到心头好。再说手上还有三张书卷,不用就快过期了。看,欲买之书,岂无辞乎!书局,还是一样的书局。影音部正播着悠扬的钢琴曲,很扣人心弦。随着悦耳的音乐,我在书局内盘旋。一个书柜绕过另一个书柜,似乎没有什么发现,看来今天可以“全身而退”。就在打算离开之际,眼球突然被文学区的一本新书吸引。台湾政经文教界著名学者作家的最新作品,她的著作从来都没错过,今天碰上了当然也不容错过。今天注定是要破功的,本来已经打算走了,可是临门一脚还是要花钱。

付了帐,抱着心头好,管不了书满为患,谁叫自己喜欢与书为伍。买书买了大半辈子,管不了那么多,大不了再想办法添置第二个书橱。只是,第二个一面墙大的书橱,要装在哪面墙上呢?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天道酬勤

上午十一点多,两条腿似乎已经不属于我,脚板更是疼得不行。然,看到人头攒动的展览会,见到应接不暇却眉笑颜开的参展单位代表,这疼是值得的,疼有所值。

也许是天从人愿,老天听到了我的祈求,今天一大早就送来晨曦,再加上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虽然,天刚露出鱼吐白,就撞上了一小段人为的小插曲,不过那只是茶杯里的风波,影响不了大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脑残粉的刻意搞破坏,但是兵来将挡,你再怎么硬气,也硬不过我今天的大场面。平日里隔三差五的,只要有什么需要人家大专院校报效啊供应的就会叫我厚着脸皮去跟人要。今天人家上门付费来参展让你让出几个泊车位就阿支阿左,我保证你会倒霉。果不其然, 茶杯里的风波惊动了管理层激怒了校长,过后被校长批得无地自容。
50家私人大专院校加3个教育机构参展的教育展, 足以让脑残粉夹着尾巴逃,回头还不知怎么打报告。最死忠的脑残粉听说当天要入院动手术,看不到今天的场面我觉得有点可惜。毕竟她从一开始就一直死死地盯着我的门口,生怕有一天辅导组突然轰隆一声就倒了,而她来不及亲眼目睹不能做现场直击会遗憾终身。我不怪她,我祝福她早日康复,回来继续盯着我,鞭策我,让我努力向上不衰给她看。
第一年接受这个烫手山芋就打破了人家的记录也在预料之外,一不小心竟然就做到了。这个新纪录,不光是本校的记录,暂时也是县内的记录,更是一个从此可以让脑残粉闭上嘴巴的记录。有些参展单位也惊讶,还以为是县级展览。最让人窃喜的是所有报名的参展单位竟然全数到齐,还加一家不请自来的。往年的经验,通常会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参展单位会临时缺席,每年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原来,百分之百出席也是要有心理准备的。这个记录,我不介意年年保持,也不排除年年打破,我也不会沾沾自喜。毕竟它只是工作范畴的一小部分,毕竟我不需要靠它来炫耀。更重要的是,它达到了目的,让学生获取了最详细的升学咨询和资料。

下班时,脚还是痛得不行。可是,心,是愉悦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没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2017年7月25日星期二

万事俱备

筹备了近半年的辅导组年度重头戏兼大型活动——高等教育展,明天将正式登场。

何谓重头戏?因为很重要,让中六中五生可以获取很多有关升学的咨询,更为校方赚取一笔可观的经费。为什么说是大型活动?因为它涉及甚广,每年都吸引超过四十所私立大专院校参与其盛,场面很壮观。

其实,所谓重头戏,是因为以前人家以此为标杆,每年招得越多参与单位,赚得越多经费,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贡献很大劳苦功高。就因为这样,一年就忙一件事,其他的事一概不管,还可以大言不惭,我很厉害我很重要我无人可取代。哈,神咩?无可取代。这种以我感觉良好的话只有这种看似狂妄其实无知的丁点智慧才会脱口而出且洋洋得意。更可笑的是竟然还有很多掌声。而这种无知的气焰却伴随的生命,在苍老的岁月里,一天比一天的嚣张。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厉害的不是人,而是那百分之七十五的华裔生,犹如偌大一个市场,犹如一块大肥猪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拽什么拽啊?没这个大市场,神仙也不灵好不好!做人何苦自欺欺人?

其实,这项活动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要早做准备,要不断接洽和联系,甚至要脸皮厚厚的、死缠烂打地、不厌其烦地去邀请人家来参展。实际上,我也不用脸皮厚厚,也不用死缠烂打,我只是在对着电视有点得空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动动手指头发发短信,其本上连电话也没打几个,参展单位的数量就与日俱增。在这半年里,马照跑舞照跳,该干嘛还得干嘛。我没人家好命,人家什么都不干只干这个却还有很多脑残支持者为之歌功颂德。我没有后台也没有脑残粉。我只能苦干蛮干,干得跟只牛似的还要随时接收脑残粉抛过来的白眼,还得抽些时间去干别人的活。

其实,我很幸运。所幸的是老天眷顾我,筹划了近半年的活动明天即将付梓。万事俱备,别无所求,但愿明天老天作美,给我一个美丽的晴空万里,让这场重头戏顺利上演,圆满落幕!

天道酬勤,明天老天爷应该会继续眷顾我,是吧!


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我们法庭见?

任公职执教鞭二十多年,今天是我一次踏足国家最高领导机构,也算是历史性的一天。而更·特别的是去的不是教育部,而是首相署。为了今天的“约会”,我一夜乍睡乍醒,深怕睡过了头误了和校长约好的时间。

今天这档事,若要细说从头,那还真是一匹布那么长。简单地说,一位父亲,为了儿子的前程,一而再再而三地杠上校方、县教育局、州教育局、教育部,最后不惜踩上首相署公共投诉局去投诉。今早。我和校长起早摸黑就为了赶去赴约。要进入首相署,我们必须先到方可登记处去登记,手上的包包要扫描,身份证要上缴,领取了访客证后才能进去。这是一个新体验,还真要感谢这位爸爸,否则我没机会踩上国家重地。

两年前,儿子上中四,因为中三校内评估考试考得不理想,数理科不及格,被校方编入商科第三班。中四年尾,这位父亲上门要求要让儿子报考配套以外的高级数学和资讯工艺科,还要求让儿子换到商科第一班。不光加科和换班,还要求进入了商科第一班后,不考哪一班的副选科。这种“精挑细选”的无理要求,被校方驳回,理由是这位学生的成绩不符合第一班的要求,再者第一班人数爆满,还有很多更有资格的学生还等着填补空缺。

这位父亲非常不满意校方的决定,就到县教育局去投诉。县教育局官员到校了解情况并从中斡旋。基于教育局也认同校方的决定维持原判。这位父亲非常不满意县教育局的决定,接二连三地闯入校园会见儿子的老师,还叫儿子把教师们在课室里的一举一动一一记录在案,让教师们备受骚扰。基于教职员与师生们的安全,校长在教育局的劝告下到附近的警局去备案。

孰知这一举动激怒了这位家长,他越过了州教育局直接把案件告到教育部。教育部向来最重视家长投诉。举凡家长有投诉必定采取行动还投诉人一个交代。一场听证会,在教育部官员的主持下,针对这项投诉聆听校方与家长的陈述,以便寻求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听证会的结果,该学生获准报考额外的高级数学科,校长会委派一位资深的高级数学老师特别指导他,并允许他在半年考试和预考试考这一科。唯一不如其愿的是保留在原班不得换班。

原本以为听证会后,事情将告一段落。孰知,在儿子已经毕了业上了大专,他还“意犹未尽”,竟然告到首相署公共投诉局,才有今早的听证会。出席听证会的官员阵容差点没把我这小角色吓死,除了投诉局的副局长和官员,教育部的官员、心理与辅导总监,州教育局的官员都到齐了。这位家长为儿子“出头”的意志力让我“佩服”,让我想起《秋菊打官司》。只是,秋菊是以理力争,为了替丈夫讨一个公道,一级一级地告到北京去。这位家长,表面上是为了儿子,实际上为了自己的面子放不起而迁怒于校长,坚持自己的一套自以为是的说辞,大言不惭地要教育部把校长调走,也是一级一级地投诉到首相署去。电影的结果,秋菊最后京告得值,为丈夫出了一口气。这位家长没有秋菊厉害,歪理就是歪理,歪理不会越辩越明,只会自曝奇丑。听证会的最后,负责处理这项投诉的投诉局副局长也认为校长处理得当无懈可击,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然,投诉人的脸色告诉我:“我不会就此罢休!” 我想,如果还要再闹下去的话,那接下来他要说会不会是这一句:“我们法庭见!”

会吗?天晓得,拭目以待呗!




2017年7月2日星期日

梦回红楼

俗语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连三个周末,听了三位红学家畅谈《红楼梦》,我觉得胜过自己读了快三十年的《红楼梦》。尤其是昨天那一堂“馆藏《红楼梦》资料与红学研究。”

由马大中文系、中文系毕业生协会联办的《红楼梦》课程一共三堂课,分别在17-6-17、24-6-17和1-7-17在马大文学院举行。第一、三堂课免费,只收第二堂课的费用。而唯一收费的第二堂偏偏参与人数最多,因为大家都冲享誉海内外的台湾大文豪白先勇先生而来。

第一堂课那天,老天不作美,大雨倾盆。本来想翘课,毕竟这堂课免费。人就是这样,免费的东西没人珍惜,免费的课上不上无所谓。当天是开斋节特定补课日,出席率四成,因为缴了费,学生都去补习了。后来,理智战胜情感,冒雨上路。马大门槛高,我高攀不起,只是偶尔去当旁听生。久久去一次,每次都迷路。那天有位智带路,可是我这路痴却自以为是,位智也被我搞到团团转,幸好我没带它去荷兰,只是它害我迟到了。

第二堂课当天,主办方临时多加一堂课,也是免费的。我早早出门,不是为了上免费课,而是为了白先生的课不想迟到。说也奇怪,当天我竟然不路痴了,位智顺顺利利地带我到目的地。可是,白先生却迟到了,因为他的旅行社搞错了航班时间,前一天他去到机场的时候飞机已经飞走了,只好改搭翌日一早的班级,否则这堂课该取消了吧!迟到好过没到,为了听君一席话,大家都愿意等。果然,白先生风尘仆仆地,一下飞机就直奔马大文学院,演讲的时间虽然比预定的短,可是却让在场的红学迷听出耳油。白先勇把《红楼梦》誉为四大名著之首,更是天下第一书。白先生认为《红楼梦》是大学生必读的经典,不管你是念什么科系。任何科系只是教会你专业知识,但是唯有文学是教你做人。大学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不管你学什么科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服务。要为人服务,就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性。而《红楼梦》就是让你了解人性的文学著作。而白先生解说的《红楼梦》的各种版本是让我觉得获益最多的一个重点。刚开始读《红楼梦》时,我选择从评论入门,希望能先通过名家的解说,让自己能快进入《红楼梦》的世界。可是有一点是我百读也搞不明白的就是《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而白先生的解说终于解除了我的疑惑。
昨天是第三堂课,主讲人是我国的红学家,前交通部长丹斯里陈广才。我想,很多人只知道他的政治身份,很少人知道他是文人雅士,热爱《红楼梦》且收藏了大量的红学书籍,从不同版本的文本、评论和相关书籍等,种类逾百而数量更是惊人,多大六千多本。而最难得的是他决定把全部红学藏书裸捐给马大中文系,在马大文学院的图书馆成立了《红楼梦》资料中心,并将促成马大中文系的红学研究中心。在他的努力下,马来文版的《红楼梦》将于九月面世,这将是马华文学交流的一大重要桥梁和管道。由于空间有限,参加开幕礼的来宾必须分批参观资料中心。而所谓手抄本《红楼梦》,我总算见识了。整百回的《红楼梦》用毛笔抄写,再拿到菜市去买,你能想象吗?反正,我是惊呆了,如丹斯里所说的,惊艳!后来再听丹斯里侃侃而谈《程甲本》、《程乙本》、《脂砚斋》、《甲戌本》、《庚辰本》,胡适的《红楼梦论证》、冯其庸的《红楼梦辩》...... 顿时茅塞顿开。

大学生必读《红楼梦》,我决定赞成。不单单大学生,我觉得每个人都该读《红楼梦》,它是一部百科全书,集儒释道、衣食住行、诗词歌赋、人性、亲情、爱情、友情、戏剧、文学、文化、哲学、小说于一身。文本难懂?可以从评论开始,或者先看看大陆版的《红楼梦》连续剧(个人推荐九十年代拍的那一出,陈晓旭主演),双管齐下,肯定有一个方法能把你带入们。

真希望中文系尽快开设《红楼梦》课程,更希望可以让外人参与,让更多中文系学生选修,让我这个旁听生在业余时间可以继续畅游大观园,让我午夜梦回能再见红楼,一定会很过瘾,我想!

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彩云之南古城行~云南经典在石林

游云南,准确地说游昆明不去石林,等于入宝山而空收回。计划云南行的初期,旅行社发来的行程里少了石林一站,交涉过后石林得以安排在内,让云南之行更臻完善。真的,到了石林,感觉云南之行可以画上完美的句号。
我们常在电视上、尤其是云南旅游的纪录片上、或宣传册子上看到石林的图片。石林几乎是云南的地标,每次看到的都是写上“石林”二字的那个经典画面,让人觉得那就是石林的全貌,孰知那只是管中窥豹。
抵达石林入口处的时候,只见人头攒动。云南行一路走来已经进入第八天,也是最后一站。这一站却是旅客最多的一站,多得有点水泄不通。然,根据全陪所述,这不算多。的确,比起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五一和十一长假的情景,这不算什么。只因前面七天所到之处都是稀稀落落,我们得以悠哉闲哉地畅游,才会有点不习惯。
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经过亿万年地质变化形成,让人不感叹造物者的伟大。石林俗称彝族传说中的阿诗玛的故乡,景区内只要有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间、长湖、大叠水等景区,总面积约四十多万亩。若要好好的游览,我看走一天走断了两条腿也走不完。

走马看花,走走看看,竟也花了三个多小时。离开景区时已经是晌午,难怪大伙儿都饿了。吃了一顿丰盛的彝族餐,我们奔赴昆明机场,搭上回国的航班,结束了八天七夜的彩云之南古城行。

2017年6月24日星期六

彩云之南古城行~大理地标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大理白族自治区的地标,后有苍山前有洱海,堪数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
崇圣寺是南诏、大理国的皇家寺院,三塔矗立于崇圣寺大门前,寺东为千寻塔,即大塔,南、北为小塔,排列成三角形。千寻塔高58米,为16层方形密檐式砖塔,塔内空心,置有似“井”字交叉木骨架,可以攀登塔顶。塔身下部为石砌台基,高1.1米,上层台基为砖砌须弥座,高1.9米。主塔台基照壁上嵌有明代万历年间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书的“永镇山川”四字。
崇圣寺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内有11400尊佛像、三阁、七楼、九殿及百厦·,被称为“佛都”,入寺大门牌楼上的“佛都”二字出自中国大书家沈鹏之手。而大雄宝殿的匾额则是赵朴初所书。崇圣寺有多大,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从大门口我们是乘坐景区内环保车进去的,若是走进去,要走最少半小时。烈日当空,有车坐当然最好。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

彩云之南古城行~大海小海不是海

第一次去北京,发现北京很多湖泊都以海命名。例如什刹海、后海、北海、福海....其实都是湖。当时并不太在意,后来去到九寨沟,发现那里的湖泊也叫海,如五花海、天鹅海、熊猫海、芦苇海、镜海、犀牛海,火花海..... 问导游,答得很简单,地方语言的关系。

这回去到云南,发现这里的湖泊也都叫海,拉市海、納泊海、洱海....上网一查(以前没有网络,查找资料不方便),才发现这是沿袭元代的叫法,蒙古人以“海”的称呼表示对水的珍惜。当年逐鹿中原建立元朝的蒙古族曾生活在水源稀缺的蒙古高原,为了表示对新建的元大都城内水源的珍视,便用一片汪洋的“海”来称呼并非一片汪洋的水域。

云南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香格里拉一代以藏民居多,藏民几乎没有机会看到海,由于宗教信仰对海的向往,于是把较大的湖叫做海。这趟路程中我们一共看到三个湖泊,拉市海、納泊海和洱海。

拉市海是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位于丽江市西面的拉市坝中部,就在我们去虎跳峡的半路。

纳帕海比较特别,它是香格里拉县的一个季节性高原湖泊,海拔三千多米,周围三面环山。说它特别是因为夏季是积雪融化时它就变成湖泊;秋冬季湖泊退化则形成依拉草原,也就是我们遛马的那个草原。记得那天我们看到的是納泊海一边是草原,一边是湖泊,坐车慢行一圈都要二十分钟。

洱海,因形似耳朵而得名,与苍山相依而立。洱海面积很大,登上豪华轮船游一趟要三个半小时。半途我们登上洱海的小岛感受到民的独特的生活。其实,哪有看到岛民,游客人头攒动。船上特别安排了白族文化表演,还有出名的三道茶招待游客。

在这里,不管大海还是小海,都不是海。这也算是云南的另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