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做客傲霜阁!您的光临是傲霜阁的荣幸!请先欣赏名家乐曲,读一读阁主的心路历程,品了一杯香浓的“龙井”后,别忘了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谢谢!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它叫东西南北花





当朋友赞我很用心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这回的确很用心,很用心地去追查一棵植物的名字。

多年前,在朋友家看到这棵植物,一眼就爱上它。朋友中了一大盆且繁殖得很好,也很慷慨地送了一盆给我。我当宝似的把它带回家,让它加入我的空中花园。

爱上它是因为它长得像我最喜欢的花——百合。百合是温带植物,我们这里种不了,种了也长不好。因此当初一看到它时简直惊为天人,爱不释手。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在意它叫什么,只因自己一直把它当百合,聊以自慰。这回如此上心是因为觉得它既然代替了百合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应该为它正名,不能总是把冯京当马凉!

这种植物叫朱顶红,学名是Hippeastrum Rutilum,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肥大,近球形,直径5 - 10毫米,看起来像洋葱。朱顶红品种众多,被广泛地盆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的花型像百合,可是跟百合完全没有任何关系。造物者真伟大,把两种植物造得如此神似却一点关系也没有。

朱顶红多久开一次花,我也搞不清楚。我只知道,它不常开花。每次从发芽、长花苞,到开出四朵诱人的花朵,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一个花苞四朵花,向着四个方向开,所以还有一个很赞名字,叫东南西北花。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失魂

站在鸡肉档前等着外籍员工帮我处理好我买的鸡肉的当儿,突然听到身后有人用手指笃了我背后一下,

“小姐,你的钱。?” 回头一看,是一位女士。脑电波马上对着对方的脸孔进行扫描一番,还没获得正确的讯息时,她又开口了:

“刚才你给了我一百块,你知道吗?”

“哦........” 听她那么一说,我才省起刚才在水果档买了水果,付了钱拿了水果掉头就走,竟然忘了等老板娘找钱给我。

"你给了我一张一百零吉,我转过身去找钱。等我转过来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你。你是不是要给我小费,嘻嘻........",老板娘跟我开玩笑,边说边把钱塞进我手里。

“谢谢你.....” 我心存感激,除了谢谢还是谢谢。

这年头还是有很多老实人的。至少,我已经遇到很多个。早在很多年前就犯上这毛病。去买东西的时候,要不就付了钱忘了找钱;要不就付了钱东西没拿。也试过把五十零吉纸币当作一零吉,拿了五十零吉和三十仙硬币去买一份报纸,付了钱拿了报纸就走。庆幸的是,每次都遇到老实人,每次都让人叫回去。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有人说是压力;有人说是健忘;也有人说是糊涂。

是失魂吧!我想。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礼多人不怪


中国乃礼仪之邦,待人处事方面有很多礼仪用词,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效果。一个擅长这些礼仪用词的人,在社交舞台上肯定可以游刃有余。然,经过几十年的文化冲击,我们这些礼仪之邦的后裔几乎已经遗忘了这些礼仪用词。平日里,我们都喜欢用罗惹语言,华语参杂英语、英语参杂华语、华语参杂方言。在参杂语言中,礼仪用词更是不会派上用场。

有人说,语文和语言不外是沟通工具。只要对方听得懂,参杂语言也没什么不对。这话听起来不错,可是如果这种参杂语言成为了习惯,在书写的时候会不会也文不成文呢?如果这样语文一直流传下去,若干年后,我们的下一代所使用的华语,还是华语吗?

近日收到一份几近失传、有关礼仪用词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温习一下,特此贴出与大家分享:

头次见面叫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人人不请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情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情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客人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正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用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坏!多用礼仪用词,不但提高社交效应,也提高个人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七月半“拜排爹”


一踏入七月,大街小巷到处看到庆祝中元节的祭祀长棚、龙香、大士爷、歌台...加上无线电视台也来凑热闹,今天一部鬼戏,明天一出恐怖片,搞到鬼影幢幢,人心惶惶。

小时候很喜欢过中元节,我们称它为“七月半”。当年物资贫乏,除了过年,唯一有机会吃零食汽水就属中元节。中元节第二天,大伙儿都会带一些零食到学校去,炫耀一下家里的祭品有多丰富。在老家,没有像城内一样从月头拜到月尾。渔村里的潮州人,家家户户只会在初一、十五和月尾最后一天那天傍晚在家门前烧香祭拜,我们叫“拜路头”。我是敢死队,拜路头一定有我的份。拜完后又去看隔壁家的安娣拜拜,直到天黑了姐姐叫人才甘愿回家。

初一是七月的第一天,拜拜是为了“迎接”好兄弟们从鬼门关出来;最后一天是送他们回去。至于十五那天,是中元节,家家户户会准备丰富的祭品,在中午涨潮的时候开始拜,称作“拜排爹”。“排爹”是潮语,意思是屋子前的天井,把祭品都摆在天井进行祭祀活动,故称“拜排爹”。中元节前夕,老哥就会用颜色纸和竹枝制作三角形的旌旗,还在上面写上一些诸如:“出入平安”、“一本万利”、“风调雨顺”等吉祥语,祭拜时就穿插在祭品当中。祭品当中,除了鸡鸭三牲之外,还有罐头食品和零食汽水等。我们其实搞不清楚七月半到底庆祝什么,只知道跟“好兄弟”有关。一到七月,妈妈就叮嘱我们天黑了就不准外出,要留在家里。

住在街上,尤其是经商的福建人和广东人怎样庆中元有没有庆中元我搞不清,我只知道福建人的庙会也会上演福建歌仔戏,也会祭祀纸扎的大士爷,最后再把它化了。潮州大戏我会看,福建歌仔戏我听不懂,但是偶尔也会跟着姐姐去凑热闹。去到现场,我最怕看到的是那尊青面獠牙的大士爷。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元节祭拜的大士爷会长得那么可怕,庆幸的是潮州人不兴这个。

来到城里,我才发现城里的中元节竟然是如此大规模的普渡活动,祭品几乎是一卡车一卡车的载来,米、洋酒、水果、糕饼、鸡鸭猪羊.......堆积成山,而且每个祭祀单位都有大士爷。起初,我让祭祀的规模和祭品的多样化给吸引了,到处去凑热闹。可是后来却让到处都看到的大士爷吓退,不去了。

近几年,增添了两家中文无线电视台后,中元节更是变得鬼影幢幢。也许电视台是想乘着鬼月的降临,播放一些鬼片,为这个节日增添一点“鬼气”。我胆小,从小就不看恐怖片,举凡跟“鬼”有关的戏一概不看,贴钱也不看。我们的“鬼后”演技一流屡屡获奖,可她得奖的电影我都不看,因为都是“鬼”戏。

七月半也好,中元节也罢;佛教也行,道教也可,不外是文化宗教的一部分,都是要承传下去的节日。遗憾的是,我们的节庆都因为商家的包装推销,渐渐地走上商业化,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2013年8月14日星期三

盖章之旅




到了新山,过海走一遭似乎成了不明文的规定。我对这个骄傲自大、嚣张跋扈的“邻居”向来没好感,可是为了不扫大伙儿的兴,只好跟着大队走。

我们从柔佛再也车站乘坐来往圣淘沙名胜世界的巴士过海。由于买不到同一时间的票,分批出发。到了新山关卡,我们跟着其他乘客的步伐,匆匆忙忙下车,填好入境卡,在移民局盖了章,便上车过长提。长堤堵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是我最怕遇到的事,也是我不爱过海的因素之一。当天车辆多,塞了半小时,算是大幸了。记得有一次过海,堤上塞得动弹不得,我们下车走路过海,走路出国。

过了长堤,我们又下车到兀兰关卡办入境手续。人潮不多,可当值的官员也不多,很多柜台都没开。是日是人家的国庆,难怪!当值的那几个,无精打采的样子,跟我们的当班官员没什么两样。盖了章又继续上路,去到名胜世界已是午餐时间。

圣淘沙名胜世界,就是我们的安哥林的儿子开的那个赌场。它到底有多大,不好意思,我真的搞不清楚,因为去到那边,我只看到人,人山人海,多到我不想走。原本我们打算带小瓜去水族馆看海洋生物。表姐交代过,在车站的旅行社小卖店买票,柜台会排长龙。小卖店不收威纱卡,只收马士得卡。偏偏我们都没有,信用卡不行,马士得过账卡也不行,连美金也不收,真够吃力!亚洲金融中心吔,太有型了!怎么办?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们只好跑到银行去换新币,银行也让我们好找。找到了换了钱,又跑回去买票。

总算买到票了,时间也快两点了。早出发的回程票是四点。两个小时,走马看花应该还可,大不了让小瓜留下,我可以先回。去到水族馆,人头攒动,人挤人肩碰肩的,一看就泄气。看到售票处的人龙,我们很庆幸自己的“聪明”。挤过人群,我们去到入口处,看到很多人排队,但看起来似乎不算太遭。检票员看了我们的票,指示我们随着人龙的排队。一走进队伍,我们才愕然发现,人龙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短,而是沿着水族馆的走廊、重叠着排了五六行。更严重的是,人龙的流动慢得可怜,根据检票员的经验,我们大概要排两个半小时才能进入水族馆。两个小时半,意思是说四点半左右我们才能入场,那四点要回的怎么办?还没进去已经要上车了,那还看什么?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像泄了气的气球,几个小瓜的脸更是难看。最后我们放弃了,决定把票卖给别人,随便逛逛就算了。还好,票很快就找到买主,能不排队就买到票当然有人要,可也有人不要,因为对方怕我们卖的是黄牛票。

忙活了半天得了个桔,大伙儿都饥肠辘辘了。去找吃,哇塞,又是一大难题。每一间餐馆都爆满,还有很多人在门口排队等位子,一楼是这样,二楼也是这样;中餐是这样,西餐也只这样。最后,我们退而求其次,吃快餐算了。快餐店也排队,买到汉堡填饱了肚子,早班车的也该上车了。

回程中,又是上车下车盖章出境入境。折腾了一天,拍了几张照片,告诉人家我到此一游,盖了两个章,结束了我们的盖章之旅。盖章之旅,责任不在人家,在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选错了时间,怨不得人!

2013年8月11日星期日

新山探亲记


距离上回去新山已有七年光景,同一条路同一个门牌,七年走一次,老马也叹息!还是哎呀表哥厉害,能摸对门钉,可是也让长得像印度妹的女佣给打败了,以为敲错门。打电话给表姐,电话又占线。当我们正在发愁的时候,闻声出来看的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铁门内,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还没进门就闹了这个笑话,后来也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话。话说这为印尼女佣,上一回我们来的时候她已经在姨妈家里帮佣,所以认得我们。可是,她认得我们,我们不认得她。当年她刚从老家出来谋生,样子老土、皮肤黑得发碳,楚楚可怜。今天的她已经白了很多,但还是像印度人,才让我们以为摸错门钉。

二姨原本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县内的一个小渔村,老来从子,随儿女搬迁到大马最南端的城市——新山,与我们隔了几百公里,几年见一次面。看到二姨,犹如见到早逝的妈妈,倍感亲切。

先母是长女,二姨排行第三,上还有哥哥,下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外公早逝,我也不认识他,接着是老妈子、大舅和三姨。外婆也走了十多年,现今妈妈娘家家族中数二姨辈份最大。二姨今年八十一高龄,除了脚力不好之外,身体还健朗,说起话来声音清晰,笑起来更是响亮。老妈子和四个妹妹都是多产一族,除了自己家有十个兄弟姐妹,我几乎记得清楚有多少个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不说别家,单是二姨一家,我就数不清她有几个女儿,带去的手礼差点不够分,差点“漏气”。

睽违多年,亲人见面格外高兴。话匣子一打开,我们几姨甥就讲个不停。后来,几个表姐表妹也加入,更是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谈起童年趣事、人生经历,大表姐妙语如珠、二表姐不愠不火、三表姐字字珠玑、四表姐感触良多、五表妹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三表姐请吃晚餐,丰盛的晚餐吃得我们个个喊饱。

第二天,我们过海到狮城走了一圈,盖了两个章败兴而归,幸好有四表姐亲自下厨煮的晚餐,暖了我们的心。为了避开节庆长假结束的车龙,我们决定提早离开新山赶回都门。临走前,再次和姨妈聊了半个下午,一会儿聊外婆,一会儿谈舅舅们,一会儿由说说姨妈们....

本来预算早餐后就展开的回程,拖到下午三点才上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唯有寄望下一次的相聚!祝愿二姨,身体健康,我们后会有期!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悔之又悔




假期甫始,华文书市就登场了。前两次因为出国耳语书市擦肩而过,这回难得遇上,当然不能错过。

前天早餐过后,我就开车直奔书市。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一进入市区竟遇到堵车。不知道是社会经济进步,抑或是现代人精力充沛,周日休假的上班族怎么都不呆在家里休息,驾着车在马路上瞎逛,让悠闲的礼拜天也要塞车。看到眼前的车龙,心有悔意,或许就不该在今天逛书市。

去到书市,即会展中心的停车场入口处,我又再次陷入后悔的窘境。停车场入口处摆放着一个“满”的牌子,要进去的车都被挡在门外。偶有车出来,守卫才放行。等了十几分钟,才进了两辆。不一会儿,守卫又向大家示意停车场满了,要车主们另寻车位。结果等了近二十分钟,我放弃了等,把车泊在离停车场不远的一条后巷。

买了入场票进入书市现场,我又后悔了。没想到两年没去的书市,竟然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本来多人逛书市,表示现在还有很多爱书人,政府一直努力打造的书香社会并没有萎靡不振,是值得庆贺的事。问题是,人多的程度,达到了人挤人、肩碰肩的程度。别说找书看书,我连挤进书架前的机会都没。好不容易挤过去了,看书的兴致又让后面的碰撞给打消了。

挤不过人,我索性离开,跑到三楼去逛影音摊位。孰知,又是一片喘不过气了的光景。看来,今天是来错了,才会让我入宝山而空手回。想起来,还真是悔之又悔啊!

2013年8月3日星期六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长达一千八百零五个字,也是我喜欢的一首诗。《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一部写实的诗歌,真人真事在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经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泉源。故事中的主人翁焦仲卿与刘兰芝是一对苦命鸳鸯,拘于礼教,被焦母硬生生的拆散,最后落得一个投河自尽、一个悬梁殉情,后人甚为感动,为诗纪念。

几年前,继《千字文》后,我一直想把它抄一遍,可是想到篇幅就一搁再搁。

上个星期,突然心血来潮,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抄完。为此,在网络上下载了它的全文。起初,为了方便,我下载了台湾的繁体版,抄的时候也方便,不用再转换为繁体。一千八百零五个字的长诗,必须分几个阶段、分两张六尺全开的宣纸才能抄得完。边抄边读,边读边抄,再回想起连续剧中的画面,心里有一番特别的感受。这样读诗、抄诗、解诗,实在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