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做客傲霜阁!您的光临是傲霜阁的荣幸!请先欣赏名家乐曲,读一读阁主的心路历程,品了一杯香浓的“龙井”后,别忘了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谢谢!

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

我爱钱先生


今天收到一份新年礼物——智能手机一台。这份礼物是我的好朋友钱先生送的。钱先生是我的入幕之宾、我的伴侣,他每个月定时定候来看我。没有他,日子怎么过?

年关将近,我用着的手机又有点“傻傻”的,要没电就没电,说关机就自动关机,不用通知也不知会。联络人的号码突然间全部不见,我遍寻不着,时常对着它发呆。有鉴于此,钱先生才有了奖励我的念头。钱先生看我平时工作勤劳,不迟到不早退,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生活省吃又俭用,不乱花钱没有不良嗜好,决定在新年之前奖励我一下,送我一个最新的智能手机。

我从小就认识钱先生,课余时间我就要去找他,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记得老妈子说过,这辈子如果要找到幸福快乐,就必须先让钱先生爱上我。小学时候,一放学后我就要去找钱先生,和他培养感情。不去,妈妈会生气姐姐要骂人。为了钱先生,多年来我的确很勤劳工作,刻苦耐劳。做了大半辈子只打过一份工,为了也是和钱先生保持友好的关系。平日里不我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望钱先生对我疼爱有加,让我吃得饱穿得暖。放假时他还陪我到处游山玩水,逛街时任由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钱先生绝不干预。有了钱先生,我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从小就知道钱先生的好,所以我对钱先生也是从一而终,从无二心。我从来不会嫌弃他,也不会对他发脾气。我对他关怀备至;他对我言听计从。

我爱钱先生,钱先生应该也是爱我的,我想。

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

混血儿那些事

前两天,一位华印混血儿,苦苦低低地向老师申诉被几位同学打了一顿。老师问她谁打她、为什么打她,她一概不答,只一味地哭诉她被人打了。俗语说:“无风不起浪”,老师心里有数。

后来经过一番盘问之后,才发现这位华印混血儿,在父母离异后,华裔父亲不知去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世,她就被姨妈收留,从小在姨妈家长大,疏于管教,开口闭口都是三字经。她之所以被人打就是因为一张秽言秽语的嘴巴。平日里,因为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所以没什么朋友。虽属华裔,可是因为外形“印化”,皮肤灰灰的,华裔生不靠近她,印裔生远离她。之前有一位女同学借了她的书忘记带来还给她,结果就遭受她的恶言恶语。女同学不甘被辱,就招来同校的姐姐,姐姐又找来帮手,趁列队进课室之便,找她“讲数”。结果,语言谈不拢,动起手来,遭殃的当然是寡不敌众的她。

跟她聊了几句,不难发现,这个女孩应了那句老话:“有爷生冇姆教”。寄居在姨妈家,耳濡目染,学到的都是出口,哪有一句好话?我很羡慕她也替她惋惜,羡慕她会说印度话,会讲华语,国语也不差,英语则不确定。惋惜的是,她的功课很烂,如果家教好肯用功,将来必定是个人才。


我国三大民族,半个世纪来相敬如宾,和睦共处。虽说近年来因为一些政棍的流氓言论常引起种族情绪紧张,但是情况还是融洽的。
就因为长时间共处于一个天空下,日久生情,让我国出现很多异族通婚的佳话。而这些佳话也开花结果,诞下很多混血儿。在我的单位里,也出现很多案例。最常见的异族通婚当属麻麻(mamak)一族——马印通婚,接着是马华,还有华印、印华,华马则比较少。他们的孩子,基本上从外形可以看出端倪。在三大民族当中,印裔的基因最强,遗传给下一代的最明显,巫族排第二,最弱的是华裔。

记得有一个华印混血男生,应属华裔。可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华裔爸爸竟然为他取个印裔式的名字——姚克瓦伦A/L 某某某(老豆的华裔名)。我不明白这个爸爸是怎么一回事,娶了印裔老婆,自己也变成印裔了。可是后来也是离婚收场,孩子跟着他一样没教好,品行兼烂。

还有一位印华男生,印裔父亲早逝,和华裔妈妈相依为命,可是跟妈妈不合,长期对抗,一提起妈妈剑拔弩张。有一回离家出走,还到警局去备案,以防妈妈去朋友家闹。

有一位印巫混血女生,外表一看就知道是混血,身穿马来装戴头巾,俨然一副伊斯兰教徒的模样。她大概以为自己戴头巾念可兰经就有特权。中三那年申请玛拉初级理科学院被拒,跑来跟我哭诉。我告诉她,你不是土著啊!她一脸茫然我也爱莫能助。

异族通婚,存在着很多家庭问题。异族通婚受到很多家族冲击不在话下,当事人大多无法好好处理,而受影响的却是下一代。因为与异族通婚而和家庭发生矛盾,后来自己的婚姻又无法好好经营,孩子也没有好好地教育。最后婚姻能维持还好,不能维持而宣告破裂的,更造就了很多问题学生,误了自己更误了孩子。

混血儿那些事,罄竹难书啊!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钱的魅力

 
俗语说:“钱不是万能”,可是没有钱就万万不能,钱的魅力有多大,看看今天到来领钱的人潮,就不言而喻了。

我校今天下午二时大开门户,为的是奉上头的谕令,派发100大洋给学生,所有家长受邀到校领取拨款。时间未到,家长已陆续抵步,老师们也一早就在食堂设柜台为家长们登记,核对身份后领了固本,再到三楼的礼堂去集合,等候“派钱贵宾”大驾光临。为了让家长顺顺利利领到钱,老板下令我们全部要留下来无酬加班,除非你家死人塌楼,否则一个也不能跑。

我和另一位同事负责守在底层的楼梯口,引导家长上楼领钱。在这里服务逾十年,第一次看到家长如此“踊跃积极”的蜂拥而至,贵宾到场的时间还没到,家长已经挤爆了礼堂。后到的家长已经挤到礼堂外面,走廊也站满了人,简直就水泄不通。

学校一年举行两次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小为孩子领取成绩单,顺便和老师见面,共同交流孩子的事情。每次会到场的家长,来来去去都是同样的面孔。选在工作天,家长说要上班;选在周末,家长说要出行,总之不论选在什么黄道吉日、不管通知书多早分派,家长就是不出席。有些家长,孩子中五毕业了,老师都没机会见到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从来都不来。有些家长是孩子没有把通知书交到他们手上,因为孩子怕老师向家长告状、怕受责骂,所以甘冒大不韪的“罪名”,从来都不会把通知书交到家长的手里。而纳闷的是,这些竟然可以在五年来都不质疑学校为何没发成绩册、五年来都不过问孩子的成绩。


可是,今天的领钱活动就有趣咯。通知书前两天才发,今天到校的几乎超过一千人,显现了钱的魅力,100大洋的诱惑有多大,我终于领教了。大人物大发伟论达到目的后就开始派钱。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老板预算错误,从银行提出来的钱不敷应付来领钱的家长,结果要老师们自掏腰包先垫着。后来,实在没法子了,只好关闭柜台请家长下周一再来。结果,遭殃的是我们在楼下值勤的,有些家长带伤而来、有些家长携老带幼、有些家长特别请假....结果却吃了闭门羹,苦水都吐在我们身上。



上头要广施恩泽,底下的人就乘机邀功,最倒霉的就是我们这些做事的人。

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

神功护体??


昨天早会过后,星爸爸就带着星宝贝来到学校。星宝贝后面还跟着几个“跟班”俨然一副“王者归来”的架势。星宝贝头上没有平时缠着的头巾,有的是一顶绒帽。全身上下看不到有何异样,只看到手臂上缠着纱布,左眉到左鬓多了一条刚缝过针的、类似蜈蚣的伤痕。听说撞破了额头缝了二十多针,果真如此。

算算日子,才五天就复课,蛮快的。休息节时在食堂没看到他,知道上课后的十分钟,才看到他和几个同学从后座的藤球场抱过来,样子闪缩。不用问阿贵,又是借机干起拖延进班的“勾当”。

俗语说:“见了鬼会怕黑。”,又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看,他是“见了棺材不流泪,撞了南墙撞北墙。”

上个星期四下午,星宝贝奉召回校参加棒球训练。训练开始之前,他向同学借了电单车,说是要出去买球。他刚领了临时驾照,没有戴头盔。(前阵子我们的陆路交通局发出指令,举凡因宗教理由戴头巾或去很远的地方拜拜后回来就可以戴白帽的,一律豁免戴钢盔。我很羡慕,他们的神还真神,信者神功护体,连钢盔都不用戴。)结果才去到学校不远的交通灯,就因为闯红灯被一辆轿车撞个正着,听说撞破了头当场不省人事。棒球老师闻讯而至,招来警察和救护车送他去医院,搞到当晚八点多才完事。星妈妈到了医院,劈头一句就责问老师:“我已经送他到校,怎么他会跑出来?”哈哈哈,此话怎么似曾相识?哦,对了,这是星妈妈的口头禅。去年星儿子为了躲避老师的临检,跑进电房打算把手机藏在里面,结果不小心触及漏电的电线,幸好没有变成烧猪,只烧掉了食指的第一节。星妈妈当时来到学校的第一句也是这样:“他怎么会跑到电房去?”去年,家长或许可以指责校方疏忽,抑或是老师不该临检害他儿子迫不得已要冒险;今年,是不是该怪老师没有打断他的腿,让他动不了就不能跑出去?

星宝贝是家里的独子,还有一个姐姐。根据姐姐透露,弟弟是家里的霸王,备受父母的溺爱。他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在学校也嚣张无理,视校规为无物。 打从中三开始,他就是我的“贵宾”,我不时得对他“嘘寒问暖”,免得有事时,老板说我渎职塞责。电房事故后,他休课了一个多月,伤愈回来后依然故我,一点也没有悔意。

这回,星爸爸说已经去问神了。神说星宝贝今年犯太岁,在家出门事事要小心。哈,看官们别以为迷信是我们的专利,你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说起迷信,我们可千万别“号练”认第一,比我们迷信的大有人在。,他们连买车几时要付头款几时要注册几时要交车都要问神,问你服吗?我不知道他的神是何方神圣,如果我知道,我想求他们的神好好的感化他,告诉他区区一条头巾,缠得再多再厚,也经不起猛力的碰撞,也保护不了他的头颅。可是,我又不懂“星语”,怎样沟通呢?算了,我还是滚回辅导室,干活去,不要在这里“阿兹阿佐”吧!

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文学之旅侧记——后记



三个星期的文学鉴赏研习班随着结业礼的圆满举行宣告正式结束;而杭州之行也随着我们踏上归途后画下句点。
 
这三个星期的文学课和文化考察,让我扎扎实实地上了宝贵的文学课。中国人说:“不上黄山,不知道自己体力有多好?”不上文学课,我不知道自己的文学底蕴有多少?上了之后,心里有谱。以后该做什么,
心中有数。

感激国侨办、浙江省国侨办、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所有的教授和讲师、班主任沈老师、摄影师小叶、小潘,因为有你们,圆了我多年的文学梦!感谢和我一起研习的四十九同仁,祝愿大家教学愉快!

当初,我悄悄的来,带来了送礼的白咖啡;现在,我又悄悄地走,带走牵挂多年的龙井和西湖美好的景色!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文学之旅侧记二十——上课6




浙大国际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徐为民用很生活化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让我惊觉其实哲学也可以这样简单。虽然有学员说徐教授的课有点杂乱无章,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次序,可是我却听得很津津有味。其实,表达结构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入检出的解说让听众可以明白才是重点。


最后一位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盘剑教授。盘教授上的是《海派文化与文学》。我向来对海派文学一知半解,只知道张爱玲就是典型的海派作家,也听说王安忆是她的接班人。听了教授的讲解才对它有了基本的认识,才知道原来海派文学几乎已经没落了。

上完盘教授的课,我们一行就步行到浙大对面的一家餐馆参加结业晚宴。晚宴上,国侨办和浙大的各位领导和我们共聚一堂。经过三个星期的薰陶,我们也算是完成了一个短期文学课程,浙大颁予荣誉证书。领导们除了恭贺、也不舍呈现余兴节目,并祝同欢!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先礼后兵

昨天是新学年开课的第四天。周会过后,我召集了申请转科系的学生,公布了上诉成功名单后,中四的编办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今年的编班工作,比起几年前我第一次参与编班工作,算是最顺利、花最短时间的一次。记得第一年参与编班工作,上诉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搞得我们手忙脚乱。上诉被拒后,接着是家长上门来为孩子请命。

举凡上门来的家长都是有备而来。有的态度友善语气温和,听了被拒的理由坦然接受。有的态度傲慢气焰嚣张,一旦我们不肯妥协马上变脸。有的死缠烂打哭哭啼啼,软功无效就直捣黄龙,找我老板说事。熙熙攘攘断断续续的,编班的工作接近一个月还无法定案。追根究底,学生之所以在选科方面如此反反复复,只要就是因为对个人志向和升学的条件认知不深。有些学生,换班不是为了志向,而是因为朋友;有些家长,争取孩子换班不是为了孩子的兴趣,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达到目的,任何理由都可以脱口而出,而最让我觉得好笑的是嫌弃班上的同族同学。哈,我很想问他:“你是什么人?”

为了解决这种窘境,为了方便工作,我和拍档决定来个先礼后兵。从年头开始,我们在代课的时候,就像学生讲解升学的条件,阐明中四编办的制度与条件,更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职业趣向。一整年下来,我们时时刻刻向学生耳提面命,也让他们明白选科编办是以成绩为依归,个人兴趣不在此列。成绩好,科系让你选;成绩差,学校说了算。

最近的几年,编班的工作越来越顺畅。学生心里有谱,对编班不敢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孩子不吵,家长也没意见。

先礼后兵,真的有效,是必要的!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文学之旅侧记十九——上课5




浙大的“神雕侠侣”徐岱教授和潘一禾教授也是我们的导师。潘教授谈的是《跨文化交流和海外华语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感受很深。一提到跨文化,潘教授应用了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跨文化作为例子,阐述华族在本地的一些困境,出现了一点误解。小休时,有学员向她解说我国各大民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谅解与包容,不能被误认为是“忍气吞声”。结果,潘教授在复课时就马上向我们鞠躬道歉。身为一个著名的学者,潘教授的谦恭、大度和负责任,让我佩服。


徐教授讲的是《小说与中国文学》,主题涵盖古代与现代小说。徐教授给我们上课那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12-12-12,百年一遇的日子。气温很低,才四度,冷得也够呛。出门前,我尽量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唯恐有一丁点空隙,让寒风有机可乘。然,刺骨的寒风无孔不入,袭得我无处可逃直打哆嗦。我唯有加快脚步,躲进稍微暖和的讲堂里。这么冷的天,如果可以躲进暖被窝那该有多好。偏偏今早有课,听说老师是出了名的一位顶级教授,以“骂人”出名。不论学生或同事、甚至领导层都是他“骂”的对象。看来我得打醒十二分精神听课,免得被骂。然,冷冷的讲堂里,这位骂人出名的教授一番激昂、热血澎湃的真情剖析,让气氛突然热了起来,让我顿时也精神抖擞。徐教授不但擅长骂人,而且不时口出“三字经”,让一些老师难以接受。中国人常说:“骂人不带脏话。”徐教授学识渊博,语言造诣深厚,难道他不懂这个道理吗?难道他不会用温和的字眼吗?那肯定不是。我倒觉得这是徐教授的“真”,的一面,不道貌岸然、不做作。尤其是他一番“去中国化不如去中华民族化”的言论让我拍案叫绝。曾几何时,遇到拒读拒考华文的学生,嫌弃华文“破坏”他的完美成绩时,我也是建议他们“去华族化”。我说:“如果你认为华文考不到特优会“破坏”你的成绩单,那等于你嫌弃你妈长得不好看,你叫她别出来见人免得丢你的脸。那请你不要做华人,请你去换血,把你体内的中华民族的血液全部换掉。不仅如此,你还必须去换皮,换掉那层黄皮肤……

英雄所见略同,我喜欢徐教授的“骂人”,过瘾!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文学之旅侧记十八——上课4



《诗经学》和《楚辞学》由林家骊教授主讲。林教授准备的课件很长,为了节省时间,他采取蜻蜓点水式的方式,只讲 重点。其实,《诗经》作品不少,我们熟悉的却有限。而《《诗经》的内容——风雅颂和创作手法——赋比兴也够我们折腾的。楚辞》亦然,讲来讲去就只有三闾大 夫屈原的作品。然而,要了解屈原的作品,得先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政治境遇和创作思想。


 

上《中国茶文化》那天,我最精神,因为我期待的是下午的农家菜和龙井茶园——梅家坞。听了朱教授的茶经,我才知 道“茶”原来有那么多异体字,太有趣了。有人说喝茶是一门艺术,有讲究,又是茶具又是水温,很麻烦。其实,悠闲的时候可以讲究;忙碌的时候就喝得简单一 点,一个双层玻璃杯就可以解决,不麻烦。

 
胡志毅教授先给我们上《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再教我们赏析青春版的《牡丹亭》。我喜欢看电影,也喜欢看地方戏剧,但就是不喜欢读剧本。老舍的戏剧改编的电影《茶馆》我看过,可是原著我就不看,全是对话没有描述,看了乏味。原版《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内容一样演员不同,所展现的画面和韵味也不一样。之前,胡教授曾经把白先勇先生请到浙大主讲《牡丹亭》,听说接下来还会再把他请来,只可惜我们和白先生失之交臂。至于胡教授讲的《第五代电影的文学情结》我比较熟悉,毕竟他们比较靠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