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做客傲霜阁!您的光临是傲霜阁的荣幸!请先欣赏名家乐曲,读一读阁主的心路历程,品了一杯香浓的“龙井”后,别忘了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谢谢!

2017年12月26日星期二

宝岛访友逍遥游(七)后会有期

快活不知时日过,十八天的宝岛游转眼即逝。再乐不思蜀也得打道回府。十八天的行程,是以访友为大前提,旅行是次要。自由行不为省钱,只为自由、写意、悠闲。十八天内,在台北逗留了七天,离岛六天,台中只待五天。
回程的那天,走在通往候机室的通道上,看到一大幅墙壁上展示着两段文字,展示了台湾人的礼仪与智慧:

(一)我们将脚步放慢,聊着天在路上,你行里装满远赴他乡的梦想。我用思念在酝酿,牢
            记你的模样,挥挥手,再见,祝你旅途平安。

(二)在旅行的路上有些事慢慢讲。有个热情的地方,名字叫台湾。
显然的,这两句话,是送行的寄语。一为家人,二为游客。没错,台湾是个热情的国度,向路人问路,无所不答。若搞不清楚,路人还会为你带路。捷运站、客运站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得让人窝心,拿着路线图清清楚楚地解说。相较于我们的电动火车站的售票员,卖票不准备零钱反而叫搭客先去换零钱才肯卖票给你。

俗语说:“路遥知马力”,这趟宝岛行,考验了人性,也见识个人的耐力。感谢宝岛故交的盛情接待。想想,一个人去旅行也是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将来再游宝岛,一个人出发,绰绰有余!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宝岛访友逍遥游(六)鹿港小镇

下山后,又是赶了大半天的路,才回到台中逢甲夜市附近的民宿。

近年来,夜市崛起成为旅游景点,每到一个城市,游客最想到的就是当地的夜市。也许“民以食为天”是主要因素,可是对我来说,原则上它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因为我不是吃货。在台北绕了一圈士林夜市,只吃了一盘蚵仔煎,卖鸡排的档口大排长龙,也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逢甲夜市比士林夜市大很多,这回,鸡排买到了。试了之后才知道,所谓鸡排,不过尔尔,台湾香肠倒是不错。在本地,鸡排早已风靡一时,可是也吸引不了我。想到人已到了它的发祥地,应该去朝圣一下,免得遗憾。
旅台的最后一站,选择的是鹿港小镇。认识它是因为音乐大师三十多年前的“鼎力推荐”。三十多年后的鹿港,依然不是一个小镇,霓虹灯更是满街都是。当然,妈祖庙还是当年的妈祖庙,天后宫也多了一间,街头一间街尾一间,在鹿港老街。老街保留古早式的红砖屋,其他的都抵不过发展的洪流,一逝不回头。
所谓老街,也是庙宇老,和几排保留下来的老楼,其他的应该都不老。其实,老街早也变成了美食街,各种各样的小吃、糕饼、冷饮、热食.....鹿港,不是我心目中的鹿港,其实该说我想象中的鹿港早已不复存在。

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

宝岛访友逍遥游(五)高山游

                                        
走过了离岛,旅程的第二目的地是高山——合欢山与阿里山。
台湾的四季不太分明,可是合欢山前两年却下雪,今年也下雪,就在我们还没抵步之前。新闻报道,很多当地人为了赶上山看初雪,却因早下的雪而被困在路上。我想看雪,但怕被困。我们去到合欢山半山的清境农场当晚,气温忒低,让我们感受到宝岛真正的冬天。本来想在第二天一早上山看日出,可是民宿的老板说天气不好,能看到日出的几率不高。坦白说,那么冷的天气,我真的不太有兴趣。我向来不热衷于看日出,看日落比较没有压力。哈哈....笃信睡觉的人就是这样赖皮的。民宿的老板人很好,他说明天凌晨若天气好才叫我们,结果天气果然不好,我一觉睡到自然醒。       
早餐后到清境农场走一遭。前一晚抵步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什么都看不到。白天一看,才看到一大片草原,满地跑的绵羊,还有对面连绵的山脉。听说合欢山离此地才20公里,但是上山只是为了看日出,否则没必要上山。向往了几年的旅游胜地,只能继续向往。毕竟我们还得赶路到第二个向往地——阿里山。
合欢山和阿里山距离很远,必须乘坐公车下山到台中,再乘搭高铁到嘉义。到了嘉义,已经没有公车上山,必须坐计程车上山。安排行程的人一直没有给我详细的质料,我一直怀疑两座山的行程只隔一天是否恰当,可是到最后也才搞清楚。从清境农场下山到台中高铁站到阿里山半山的民宿,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人人说来阿里山一定要看日出,我这个不爱看日出的人也去凑热闹。民宿的老板也是好人,说好了天气好就出发,天气不好就不用去,也不花钱。台湾人真好,做生意很老实,绝不趁机坑钱。第二天的凌晨六点半,我们依约出发到观景台去,等了半小时,终于看到了生平第一次的日出。就如民宿老板所说,我们很幸运,看到了日出,也看到了云海。

看过了日出,我们在山上绕了一圈,见识了阿里山的魅力,高龄的神木、整齐的人工树林、姐妹湖,古老式的红色火车,更意外地看到了传闻中的玉兰花。向往已久的阿里山,终于也完成心愿,宝岛行的行程也算完满了。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宝岛访友逍遥游(四)离岛行

这趟宝岛行,主要攻略是离岛和高山。台湾有很多离岛,我只选中两个——金门与澎湖。

选择金门,因为它离中国大陆不过18海里,却隶属台湾。站在莒光楼前面的广场,可以看到对面的厦门市的高楼。当年金门是一个军事重地,是老蒋反攻大陆的根基点。后来因为政治关系一直属于戒严地区,知道992年才解除。为了政治利益,老蒋留下了“勿忘在莒”,时时刻刻提醒国军随时反攻大陆。作为一个军事基地,金门岛上留下了很多战争的痕迹:坑道、炮台....金门菜刀,也是用当年打战留下来的炮弹壳做的。
金门四面环海,又处于亚热带季候风地带,岛上风蛮大。岛民笃信风狮爷,认为风狮爷可以镇风避邪。风狮爷其实就是一座狮子像,根据统计,金门岛上现存的风狮爷有68座,证明岛民对风狮爷的崇拜与笃信。早年战乱时期,很多金门人为了逃难也跑到南洋去谋生,后来发迹后就回来金门见了很多洋楼,林立的西式洋楼也成金门的另一道风景线。我国已故著名富商杨先生也是金门人,发迹后也会到金门,捐了钱给金门大学建了一幢教学大楼,回馈故乡。
选择澎湖,缘自当年民歌手潘安邦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浓浓的乡土味,温馨动人。当时不知道澎湖是离岛,只知道是一个靠海的地方。我家外婆也住在靠海的渔村,可是她不曾挽着我的手在海边留下两对半的脚印。后来,风靡台湾甚至新马泰的连续剧《星星知我心》面世,剧中五个小孩的其中一个领养家庭就是来自澎湖,让我更向往着澎湖这个地方,有朝一日一定要踏足这个地方。
澎湖和金门一样,都是当年的军事重地。澎湖是国军当年撤离大陆的第一站。因为四面环海,强劲的季候风是澎湖主要的气候特征。出发前,旅行社和台北的朋友一再叮嘱我御寒衣物要备齐,我无法想象。果不其然,一下飞机差点被迎面而来的强风把我吹走,我还恍然大悟。以我的体重,的确有可能让季候风给吹走。后来到街上去买小吃的时候,听小摊的老实说,当天挂的是11级风,出门一定要带帽,不然很容易感冒。好险,刚才在停机坪没被吹走,真是大幸。

适逢冬季,岛上所有的水上活动都暂停,游客也忒少。为了鼓励游客到访,澎湖政府发出一千六百万台币的消费券给游客,每个人可获一千一百台币。这次到离岛旅游,旅费已经是非常便宜,又有消费券,真是物超其值。澎湖是潘安邦的故乡,也是张雨生的故乡。这两位歌手有同住在一个眷村,他们的纪念馆也都设在这里。穿梭于两个纪念馆,又勾起了我对民歌的爱恋。

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

宝岛访友逍遥游(三)故居探幽

这次游台,适逢故宫博物院举行《大山大川》画展,展出很多国宝,其中更包括张大千的最后遗作——《庐山图》。去得早不如去得巧,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一大早,我们驱车先到阳明山擎天岗看草原。这是朋友大力推荐,记得十六年前她也带我去过,说明她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只可惜天不作美,天就飘起绵绵细雨,去到山上雨却越下越大,一瞬间遍山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到。没事,反正我志不在山,而在《庐山图》。
看完《庐山图》,当然也要参观一下张大师纪念馆,也是他的故居——摩耶精舍。要参观摩耶精舍,必须先在一个星期前在网上预约,三天前确认。这些程序早在赴台之前已经处理,到了预约当天依时赴约就行了。朋友说我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也是听说的。我只知道写字,画画我不懂。只是张大师是名家,我得去他家看看,沾沾一点儿灵气。
大师就是大师,住的地方典雅幽静,简朴中充斥着浓浓的艺术韵味。从庭院、盆栽、奇石、家居,都让人叹为观止。大师很有智慧,一幢有纪念价值的房子,把它捐给国家,国家自然会派人专心看顾。留给子孙那可就说不定,孝顺的或会好好保留祖业;不肖的,不卖掉也会败掉。大师的故居有专人导览兼讲解,每天有四个时段,每次四十分钟。难怪要预约,不然,说要守株待兔?累死了。朋友说她也不知道台北还有一处这么好的纪念馆,她却俨然不知,这回只因为我要去他们才一饱眼福。其实这也很正常,就如当年我也是因为他们才到布城去走一遭。

于右任的故居——梅庭规模就比较小,毕竟那是大师避暑避寿的居所。避暑我们都懂,避寿没听过。到了梅庭才明白,所谓避寿,过生日的时候怕别人来送礼,就跑到梅庭来住,让送礼的人找不到他。俗语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大师身为行政高官,收礼怕惹是非;不收,怕得罪人。躲开了,没事。故居内展挂了不少大师的书法作品,应该是真迹,没理由拿赝品来糊弄人。大师号称一代草圣,书体自成一格,是后人临摹的好榜样。我笨,学不来,看就好了。
探幽穷赜,看一看大师的真迹,或许也能沾沾一些灵气,长一长个人的艺术悟性,也算是修为,对吗?

宝岛访友逍遥游(二)自由行

台北,号称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四通八达的捷运系统应该是重要因素。我想。

平时有车代步,搭车是我的死穴。如果你问我回家要搭几号公车?我还真不知道,若没车开,我只能打的。可是在台北,我竟然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学会了搭捷运。对别人来说这也许易如反掌,可是对我来说已经是“壮举”。要搭捷运,首先要先有一张“悠游卡”,一卡在手,路任你走。台北的捷运有五六条线,以颜色来区分。搞清楚了路线、转运站,要去哪儿都不是问题。

我的捷运之旅,开始于第三天。一早租了自行车在台大校园绕了一圈,走过椰林大道,看了傅钟,参观了傅斯年陵墓,又跑到小巷口里去吃水煎包加豆浆。豆浆是台湾人的早餐饮料,永和豆浆遍布全国,到处可见。
中午时分,开始我的捷运之旅。跟路痴出门,一切都指望我,我没资格糊涂,只能努力去学习和认路。人就是这样,一受到环境所逼就会逼自己去适应去面对。有人说我很怪。没错,我是怪,不接受别人的无理就算怪的话那我宁可做个怪人。我怪,都是被逼的。

俗语说得好,路在嘴巴上,台湾人热情友善,路一问就懂。不懂的话还会带着你走,我就是这样边走边问。问了上车,下车又问,战战兢兢地也顺利地去到目的地——梅庭。梅庭,现代草圣于右任避暑避寿的居所,一幢日式的建筑物,环境清幽典雅。这个景点不是热门景点,访客稀稀落落,也好,不用跟人挤,可以悠哉闲哉。

第二次搭捷运,是去101大楼。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笃定多了。101大楼,是台北的地标,游客必到之处,非到不可。去了才知道,不去也无所谓,难怪台北人不屑一顾。有时候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何还要被潮流牵着走,购物和逛街都不是我的爱好,干嘛去凑那个热闹?活该要受冷风吹!
临走的前一天,搭捷运到地下街逛书局,收获最多。台湾面积不大,台北人口更是密集,地少人多,善用空间是很重要的。而台北市就是一个善于利用空间的城市,能用的空间绝对不会浪费。高架桥底下,可以是加油站,可以是车库,可以是停车场。就连两个捷运站之间的地下街,也变成热闹喧哗的商业地带。这种商用空间的策略,值得其它城市效仿。冬天季节,在地下街逛书局,可以避开寒风攻击,可谓绝妙。
比起台北的捷运,我们的轻快铁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也许我没资格下定论,毕竟在家里,我很少搭车。然,听使用者的回馈,不然发现我们的轻快铁没有为全民,或该说为市民带来太大的方便,因为使用的市民不多。曾经有人吐槽,轻快铁如果设计得完美惠及全市民,那国产车肯定要关门。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过,可是事实的确如此。

经过了几天的实践,下次我可以随时出发,自由自在地在台北行走了,哈哈...

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

宝岛访友逍遥游(一)好久不见

未出发前,我做了无数次的复习。十六年前的台北和十六年后的台北,到底会有多大的改变?

当年,捷运刚开通,101大楼还没概念。今天,捷运已遍布整个城市,101绝地而起成了台北的地标。这一趟台湾行,酝酿了若干年,计划了半年,犹抱琵琶半遮脸,千呼万唤始出来。
老实说,打从大陆开放后,台湾已经失去了它的魅力。这回,主要是探访久等的彼岸好友,一探大师的旷世名作。六十年前走过的路线不再重复,两山与离岛是最终目的地。
深夜十一点多,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转乘长荣客车直驱台北中山区建国北路,那边有人在等我。几年不见,您还好吗?庆幸您没说要来接机,三更半夜的我于心不忍。零时十分到了天行宫站口,下了车还没来得及把行李从行李库拉出来,就听到一把熟悉的声音。零时十分,细雨纷飞,气温超低,您竟骑着自行车而来。那一刻,冷风虽拂面,可是心是暖暖的。刚才问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平日里运动量超多的人,身材二十年如一日,风采依旧。
冬天的台北市是下雨的季节,难怪亚亚说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天的雨,够细,够长命,下个一整天也不厌倦。这个城市的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生活照样过,活还是要干,路还是要赶。

入乡随俗,穿上足够保暖的衣物,撑着雨伞,我们俨然一副台北人的样子。乘着风雨迎着冷风顶着寒意,去故宫看大师遗作、上阳明山看一片迷茫的擎天岗、探访张大师故居、到金山野柳泡露天温泉、骑自行车游台大逛夜街、到三峡去爬鸢山....您说,来台北,就是要这样玩。

旅行,就是体验生活,人家说的。旅行,就是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我说的。每一趟旅行,都期望有很多好的收获,负面的是免费赠品,你不要也一样会得到,就看自己要不要带着走。不好意思,我的行囊已很重,带不了太多东西。好的才装着,不好的,留在异乡吧!

什么时候来台?这个问题你问了好多次。我来了,接下来的日子不必问了。可是临走的前一天您又问了。我说十年后。十年太久了,也许不能动了,不能带我趴趴走。不行,明年再来,您说。哈哈,不会,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我一定会再回来后看您的。

也许有一天,我会突然出现在您家门口,您一定要为我开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