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生告诉我有关“致魏家祥明信片”的事,我有点八卦,就上网看个究竟。原来有人,应该说是有心人,设计了一张明信片,向在籍中学生针对“华文难考”的课题进行非正式的调查。这个举动激怒了一群华文教师,特地致函给某报馆,表达他们的不满。这篇抗议文章署名是“一群华文教师”。这“一群华文教师”义正词严,对明信片的六个选项一一反驳。其实,这张明信片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纯粹只是过过干瘾,难不成它的调查结果能影响当局作出任何决定或行动。
今天,又有一位山寨版华文教师,在同样的报章上阐述他为华文教育的付出。这位山寨华文教师的点点滴滴,似曾相识,细读之下,俨然我当年的翻版,看来类似的山寨版华文教师,大有人在,其实也没什么,为华文教育负出一点绵力,又何足挂齿?英雄不提当年勇,我不是英雄,可以提,但今天暂时不提,改天再说。
为了这个重大课题,副部长表示教育部将成立特别小组来检討及研究有关问题,因此他希望各界能耐心等待结果。其实说穿了,要彻底解决这个课题,不是一个特别小组抑或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各方面着手,政府、华社、家长、华文教师和考生等各造都必须合作和配合。
政府如果对华文科持有最基本的认可和重视,全力为华文科培训质量并重的师资,再把华文列入正课,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上课环境,自然不会出现拒考的现象。有了足够的华文师资,华文老师不用一人兼教太多的班级,工作量减轻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生也不用为了逃避“做一天和向敲一天钟”的乏味教学而逃课,导致华文程度偏低,最后唯有拒考。多年来,为了应付师资的不足,滥竽充数已是司空见惯,可又有谁去过问呢?华社向来抱着“无鱼虾也好”的宗旨,只要有人教,教得好不好不重要。家长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如果连家长也怕华文考不到优等就破坏了整张文凭的“美观”,学生自然也有借口不考。可说来说去,谁有不知阿妈是女人?那讲了半天,不就是废话?我要说的就是废话,明信片的名义调查也是废事。现在是政策偏差的问题,就算特别小组真的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真的就能将解决问题吗?
解决问题应该找出问题的源头,再寻一个治标又治本的方案,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否则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而华文的悲歌还是要继续地唱下去,哪有有何意义呢?
老师语重心长,娓娓道出学习华文崎岖道路。历时已超过半个世纪,打从教育政策以至行政方案,每一环节都要靠争取才分得一杯羹,稍为松弛一下,不利学习华文的条文就出现。老师精辟见解,希望能凝聚一股力量,下情上达,向有关方面表达表达,善哉!善哉!
回复删除站在最前线的教师,人微言轻,只有冲锋陷阵的份,没有策划谋计的份。相关单位虽然常邀请教师参与拟题或编写纲要,然,最后决定还是在那些坐在冷气房里吹冷气的人。教师,只不过是人肉道具,能发挥的作用不大。一旦有人没死过敢仗义而言,马上就会受到内部对付。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