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去旅行,我总期待着一尝当地的地道小食。只是,像这回去巴厘一样在行前搜尽当地美食的行为,却是第一次。
就因为这第一次,让自己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窘境——行程还没结束,当地货币花光了,还在身上带着的其他外币也搭上。最后,两手空空,没带走任何当地的纪念品。这对我来说,还真是一次失算的旅程。至于所尝到的食物,也没有想象中的好吃。
以往无论到哪儿旅行,三餐都是外包。旅行社也好,地接也罢,我这天字一号懒人不喜欢伤脑筋做功课,住和吃的一概交由他们包办,我不想操那个心。偶尔在街边看到一些卖相好的当地小食,买一点试味就算了。
一般人总习惯道听途说,临行前做了一大堆功课,对于当地食物趋之若鹜,势必大快朵颐,尝尽当地美食才甘心。然,很多人往往对所到之地的食物一知半解,知其一不知其二。美食当前,又用个人的口味和喜好来品尝人家的食物,最后往往是失望收场。
记得第一次当背包客是十多年前的河南行。赶火车,追巴士,坦白说,感觉一点也不好。去到洛阳,看到满大街的餐馆卖的都是水席,不用问也知道那一定是当地的著名食物。一问,一桌水席可供十几个人吃。两个人?算了,吃灌汤饺子去吧!
在北京,烤鸭是团餐,人人都能尝到。水煮鱼,自己花钱也吃得到。乍听之下,以为是用水煮鱼,其实是用油和一大堆的花椒干,用了一个很大的盆来煮。当鱼上桌的时候,花椒干是满满地盖满这个盆,盆里的油更锁住了水煮鱼的温度。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差点没把舌头嘴巴给烫熟了,再加上花椒的麻辣,我妈的啊,那个才叫辣,辣得你叫妈。
品尝当地美食有时候也变成旅行社的卖点。记得当年在西安,一席饺子宴,十多道菜,材料却只有一个——饺子。煮水的、干捞的、油煎的、蒸的、烤的、辣的、不辣的.....吃的每个人的表情都跟饺子一样,长长的。这一餐让我好久都不敢再吃饺子。其实,很多时候人家的风味餐并不如想象中好吃,有时候根本就难以下咽。
当然,旅游地的食物也有好吃,也有让人念念不忘。比如说台北三峡金龙寺附近一个小档子卖的的四神汤,德国法兰福克的黑森林蛋糕,就让我至今难忘。我的想法是,随遇而安,不必强求。去到哪儿吃到哪儿,好吃就多吃几口,不好吃的试味就可以,岂不更开心,是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