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家有喜事特地回去一趟,恰逢村里的上演了一场“潮乐潮曲”观摩会。
这场乡音飨宴,由沙白县韩江公会主办,参演的单位包括马来西亚音乐互助社、柔佛潮乐互助社和香港潮剧互助社。当晚睽违多时的戏台罕见地出现人潮,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当酬神戏上演时的盛况。自从录影带到录影光碟盛行后,酬神戏几乎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酬神戏,演给神看。在台上演戏的多过在台下看戏的,年轻一辈大多看不懂更听不懂潮剧,来到戏台的目的是光顾戏台前的小食摊。
早在二十多年前,村里就有一群潮剧爱好者自己组成一个戏团,互相教授弹奏潮乐之余,也演起潮剧经典名剧,还曾经在神诞期间献艺。后来,因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戏团也散了,只剩下三几位团员还偶尔在村里的道堂弹奏自娱。
昨晚,当年团里的一生一旦也受邀再次登台献艺,再加上香港的潮剧名伶的表演,真是让人听出耳油。表演戏目包括大锣鼓演奏、潮乐演奏、潮曲演绎和潮剧折子戏——《芦林会》、《柴房等会》、《苏六娘》、《十八相送》和《回书》和,现场沉醉在一片潮声中。只可惜我的老爷手机无法把现场的盛况拍下来。
地方戏曲是文化的一部分,我总认为,听的懂看得懂地方戏曲是一种福气,它不但是文化熏陶,是一堂接一堂的语文课,还是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温习,更是一种视听享受。我真有福啊!
热爱文化,犹如囊中取宝,其乐无穷!
回复删除通过地方戏曲,我们可以更靠近历史和文化,对学习文言文更有事半功倍之效。学会欣赏戏曲后,它又变成一种娱乐。
回复删除我小时候看过,现在不大爱看!
回复删除我从小就接受潮乐潮曲的洗礼,上自父母下至哥哥姐姐都是潮乐潮曲爱好者,耳濡目染之下也学会了欣赏。我家甚至还存有相关的黑胶唱片,有时候没事做就放一片,关起门来慢慢欣赏,免得“虐待”了左邻右舍的耳朵,哈哈哈哈......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