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光 临

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做客傲霜阁!您的光临是傲霜阁的荣幸!请先欣赏名家乐曲,读一读阁主的心路历程,品了一杯香浓的“龙井”后,别忘了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谢谢!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赴宴的省思

昨晚,应邀去参加一场婚宴。婚宴的地点是城内的五星酒店,宴开七十席,场面浩大。开席前酒店还安排了鸡尾酒水招待。开席后主人家聘请了一队四人小乐团助兴,主音歌手歌声不错,唱的都是祝福新人的名曲,很应景很悦耳,一点不虐待耳朵。这大概是我所出席过,最不让人耳根受苦的婚宴。

小时候,看到有人上门来请客,我以为是天大的好事。姐姐说,给人请,三天不用煮。哈哈,这说的以前在乡下老家。左邻右舍办喜事,大伙儿都会去帮忙。男的帮忙帮桌椅布置等工作;女的则帮忙厨房的工作。那会儿乡下人办喜事,没有酒家保办酒席,都是有家里和邻里的女性们负责烹煮工作,准备的上桌菜不外是鸡鸭鱼菜。如果是有点钱的,可能有鱼翅海参之类的名贵菜肴。准备喜宴的工作通常会在前一天开始,一直忙到喜事办完的第二天,之前吃不完的菜肴继续食用。所以,基本上那三天左邻右舍家里都不用开伙,都到主家去用餐。小孩子更开心啦,有很多东西吃,尤其是汽水零食,任吃任拿。那时候任何一家办喜事,都是热热闹闹的。

有一次无意中发现原来去喝喜酒是要给红包的。尤其是有了酒楼餐馆后,经济能力好的人家都交由酒楼包办。主人家就等着招待宾客到来而已,办喜事变成更轻松简单。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原来每个到场喝喜酒的宾客入席之前都要先给主人红包,就好像去戏院看戏一样,先付钱买票再入场。这一”发现“还真够叫人震撼。既然办喜事开心要请人吃饭,干嘛还要“付钱”?要“付钱”我干嘛要去吃你的酒席,酒席的菜肴又不是我爱吃的。当年的这种想法让老妈子喻为“小孩子不懂事”。

后来,上学了懂事了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靠这种方式来维持。就好像人家生日请吃饭我们的送礼物一样。当然,这种礼尚往来是可以接受,至少我是认同的。虽然我曾经做了凯子,我生日我请客没礼物收不打紧,奇怪的是人家生日还是我请客。只是华社宴会的弊病叫人吃不消,宾客迟到酒席迟开始,早到的人被迫痴痴地等还要挨饿。更难受的是台上强迫中奖的荒腔走调还要虐待耳朵,叫人苦不堪言。

出来工作后,赴宴已经变成我的梦魇,能闪则闪。喜宴本来是为了与亲朋戚友同欢共乐,可是却有人把办喜宴变成赚钱的管道。以前是娶媳妇才请客,现在是嫁女儿也请客。嫁女儿请客也无可厚非,更离谱的是请客的标准让人不敢恭维;请客的排场叫人咋舌,动辄上百桌很平常。哥哥姐姐结婚,弟弟妹妹也要把自己的朋友请来;曾经和你同桌喝喜酒下回可能请客的就是他。以前派请柬是新郎官,后来换成家长或兄弟姐妹,再后来索性请人代派,更离谱的是主人家不在请柬塞在篱笆逢。收到请柬的人有时候是莫名其妙,连请客的主家都搞不清楚是谁。很明显,这种请客是为了赚红包钱。我看不到这种搞到怨声载道的请客有多大意义?

来到城里,赴宴的梦魇更甚。在大城市赴宴,红包要视宴会的地点而定。是交情而定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是宴会地点而定就很搞笑了。说穿了不就是人家请客我买单,主人越好客我的荷包就越出血?然,不屑规不屑,人在江湖还是不落俗套。亲戚好友邀请我还是义不容辞。其他无关痛痒的,对不起也要做一次,大不了礼到人不到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